焚裘这两字来自于《晋书·武帝本纪》中一句:“异服奇裘,典制所禁也。其于殿前烧裘。”因而“焚裘”这个典故常常是用来称赞帝王追求简朴之词典。
今日此诗题从此切入,勉勉强强可算是专门为帝王而设的赞诗。
写诗向来不是虞玓所精通的内容,在理清了出题人的意思后,虞玓只简略看了看此诗的格律要求,思索了两刻钟后完成了这道题。
第二道的试经其实简意来说是默写。
而出题者所设置的题目也不算难,只不过是跳着需要默写的经文实在是多,虞玓在读完题目后就开始提笔,纵然他的速度不紧不慢,在堪堪写完的时候,手腕已然酸痛发麻。这出的大经偏生是字数最多的那一部,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位学士出的题目。
虞玓把默写完的内容仔细再看了两遍,之所以他写得够慢,正是因为他不想再誊抄一遍。若是默写的内容中有错漏一字就容易落了下乘。
而在试策中,若是有错字,则直接罢免,不会再看。
他活动着手腕,慢吞吞把第三题抽出来看。
虞玓不喜在做事的时候还是思索旁的事情,故而他的题目都是一道一道来看。
…
虞玓考完出来的时候,因为只有他一人,故而屋舍显得有点冷清,有点轻微的响动都听得清清楚楚。
有人来迎。
他看向站在廊下的韦常,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再与我纠缠,怕是会惹人怀疑。”至于究竟是惹谁怀疑,彼此都心中有数。
韦常抱着胳膊沉默了半晌,“你是真的打算下场?”
虞玓淡淡说道:“是如何,不是又如何?此事与你又有何干系?”
他的话让韦常忍不住蹙眉,却没有立刻发作,不知道在强忍着什么,好半晌才不情不愿地说道:“上次的事情,是我苛刻了。”
虞玓拾级而下,与他擦肩而过,“那是你的事情,与我无关。”
他清清冷冷的嗓音毫无情绪,清楚地割裂开彼此的关系,他压根就没打算与韦常有什么联系。只不过韦常就像是缠上了他那般,总是爱在他身边晃荡。
韦常微眯着眼看着虞玓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低头,不过很快就被鱼贯而出的几个同窗逮住了,“你今日怎走得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