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页

不是不对,而是没有阶级基础,要是如今天下的工商业者、小市民的势力足够推翻封建主,那么杨朱学派的学说必然会成为指导学说,但现在不够。

孟孙阳不接受墨家的阶层利益学说,换而言之他不接受墨家的“义即利也,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义”的说法。

但他站在片面的人性的角度上,一样可以反封建贵族的礼法,和墨家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的道义争端还早着呢。

子华子的话,没有用墨家的道理,而是用的杨朱学派自己的道理,这一点孟孙阳很满意,也更容易被三代弟子所接受。

一众年轻弟子也在思索全生、迫生之别,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再望向那份“社会调查”报告上的数字和内容,便化作了不一样的东西,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鲜活的人。

百分之一的人可以做到满足自己的欲望。

百分之十的人可以做到亏生,想吃便不得穿、想穿便不得吃。

而胜于百分之九十的人,只是迫生,用子华子的话,那叫生不如死,连最基本的生理欲望都不能满足,那和死了有什么区别?

在杨朱学派的人看来,不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欲望,不足以谈道义不足以谈理想。

但此时,这句话还不是“你也配谈心性”的蔑视疑问,而是一种恻隐之心悲悯之下的叹息,是“要让天下人都有资格贵己贵生”的胸怀天下入世之志。

孟孙阳看着一众弟子,缓缓说道:“子华说的很对,杨子说,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天下其实可以拔毛的人又有几个呢?连毛都没有,却在谈拔毛应不应该,这不是可笑吗?”

“墨家把自己的命,也看做自己的毛,所以他们可以拔,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以命达义绝不回头。他们在泗上搞的那一切,其实也就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

“只不过,他们看来,自己连命都不要了,你们就不能拔自己的毛让天下的人都有毛可拔吗?”

“我们不一样,我们和他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