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445 字 2022-10-20

越小的战舰,其性能针对性就越强,也就越难适应所有的战术需求,为此往往得有所侧重,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帝国海军决定设计一种功能全面,战斗力强大的驱逐舰的主要原因也是想减少麻烦。

换句话说,帝国海军不想在驱逐舰上浪费太多的设计资源。

以当时帝国海军的预测,随着战争规模逐步扩大,海军需要越来越多的战舰,到时候即便工程师队伍有所壮大,主要的设计力量都得投入到战列舰与巡洋舰这类大型战舰的设计研制工作,而不可能在驱逐舰的设计工作上花费太多的人力。

如此一来,就必须减少驱逐舰的级别。

当然,要想让新式驱逐舰能够适应整个战争期间的需求,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大排水量,留下足够大的改进余地。

扩大排水量的直接后果就是建造价格飚升。

只是,海军愿意接受这样的“负面”影响。实际上,随着战争扩大,战舰肯定会越造越大,因此提前建造更大的驱逐舰,除了初期的投入比较高之外,今后还能节约大量的设计与研制人力,从而从总体上降低了成本。

另外,采用同一舰体,即便不同批次有所不同,在后勤保障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人员训练方面也能获得不少的便利,从而节约了训练成本。

综合这些因素,帝国海军将驱逐舰的排水量从风级的2000吨直接放宽到了3000吨,而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又一步步的将排水量的限制放宽到了3200吨,3400吨,3550吨,最后达到了3750吨,并且允许造船厂在这一限制上超过百分之五!

对参与设计竞标的几家造船厂来说,这无异于“恩典”。

当然,放宽排水量后,帝国海军对新式驱逐舰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在具体的战术指标上,海军并没有要求新式驱逐舰一定要达到多高的水准,只要求比风级有所提高,能够更有效的完成风级的所有任务。可同时,帝国海军提出了另外两点极为苛刻的要求,首先是必须为今后换装更强的火炮留下空间,而且在换装之后火力密度不能降低;其次是必须要考虑到未来五年之内敌人为驱逐舰装备更大口径的火炮,并且在防护上确保能够满足战术指标,并且留下足够的改进余地。

显然,这两点要求对造船厂的工程师来说,不但苛刻,还像是在故意为难。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工程师都不敢迎接这个挑战。

最终,帝国在设计与建造驱逐舰方面最有实力的武汉造船厂准确的理解了帝国海军的要求,在七十二年(40年)年底拿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并且一举击败了其他三家造船厂,赢得了海军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