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十四年底,帝国海军终于做出了决定,不上400毫米主炮,先用即将开发成功的四十五年型主炮,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式战列舰。
如此一来,新式战列舰的防护水平不会比秦岭级提高多少。只是,海军要求新式战列舰的主炮数量不得少于九门,也就是说,要在秦岭级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另外,速度不得低于24节,这就要求采用更大功率的动力系统。
相对而言,战舰上占用重量最多的就是装甲。
既然防护要求没有本质上的提高,青岛造船厂自然为了应和海军的喜好(降低造价,方便大批量建造),尽量控制排水量,并且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速度与火力强度。
当时,主要的问题是火力配制。
有人认为应该采用昆仑山级那样的火力配制方案,即五座双联装主炮炮塔,这样不但超过了海军的基本要求,还提高了炮塔的生存能力。至少,很多人都认为,五座炮塔的生存能力肯定比三座炮塔高,即便损失一座炮塔,也只损失20的火力。如果采用三座炮塔,损失一座炮塔就损失了33的火力。
最终,青岛造船厂还是放弃了双联装炮塔,而是采用了类似五岳级的三联装炮塔。
也就是说,三座三联装炮塔正好达到了海军对火力的最低要求。
采用三联装炮塔的好处也很明显。首先,三座炮塔要比五座双联装炮塔轻一些,从而减少了排水量。其次,三座三联装炮塔更容易布置,避免了在战舰中部设置炮塔,从而挤占本来就有限的甲板面积。三是三联装炮塔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缩短舰长,从而减少主要防护区域的面积,减少了所需装甲的数量,提高了防护能力。最后,三联装炮塔在炮战中更容易指挥,经过实际测试,三座三联装炮塔在齐射时的弹着点比五座双联装炮塔更密集,炮击效率更高。
四十六年年底,设计刚刚完成,帝国海军就迫不及待的下达了建造命令。
其主要性能指标为:
标准排水量:21500吨,满载排水量:25500吨;总长:164米,型宽:295米,吃水:83米;定员:984人。
锅炉:12台四十四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四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4475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4节,续航力:9000海里10节。
主炮:9门四十五年型350毫米l50型舰炮(3x3),副炮:16门四十三年型150毫米;l50型舰炮,速射炮:12门四十三年型100毫米l47型舰炮。
主装甲带:230-330毫米,甲板:75+85毫米,炮塔:120-350毫米,炮座:330毫米,司令塔:150-350毫米。
相对于阴山级战列舰,库叶岛级战列舰在各项主要性能方面都没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