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得知凌云奉旨讨贼,兵锋直指幽州,正是大展宏图、匡扶社稷之时,岂能错过此等良机?
他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收拾行装,只带着几名书童仆从,巧妙地避开黄巾军活动的主要区域,绕道相对安稳的并州,一路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疾驰向北。
就在凌云收复涿郡,刚刚将安民告示贴遍城中大街小巷的第二天,阮瑀便带着蔡邕的亲笔荐书,赶到了临时作为行辕的涿郡郡守府外,郑重求见。
闻听老师推荐的人才竟如此迅捷地抵达,凌云大喜过望,立即放下手中事务,亲自出府相迎。
只见来人年约二十许,面容清雅俊秀,虽经长途跋涉,衣衫不免沾染风尘,眉宇间略带倦色,但一双眸子却清澈明亮,举止从容不迫,气度沉静,一见便知是胸有丘壑的饱学之士。
“元瑜先生!不远千里,奔波劳顿,云心中不胜感激!老师信中盛赞先生之才,今日一见,方知果无虚言!”凌云执礼甚恭,言辞恳切。
阮瑀亦是深深还礼,神态不卑不亢,从容应道:“阮瑀在陈留,久仰师兄威德。朔方新政,活民无数,威震北疆,瑀心向往之,只恨未能早日投效。今得恩师手书指引,敢不竭尽犬马之劳?愿附师兄骥尾,共图安邦定国之业!”
凌云闻言大喜,当即执着阮瑀的手一同入府,屏退左右,迫不及待地将目前涿郡的复杂情况、自己初步的治理规划以及未来谋取整个幽州的远大图谋(其中自然隐去了郭嘉那些不便为外人道的机诈之策)坦诚相告。
阮瑀凝神静听,时而微微点头,对凌云展现出的魄力与实施的仁政深表钦佩,同时也针对安抚流民、整顿吏治、平衡士族等具体事务,提出了数条见解独到、切中肯綮的建议。
凌云越听越是心喜,心中大定,深知眼前此人,正是自己目前稳定后方、处理繁杂民政所急需的干才,当即慨然委以重任。
“元瑜来得正是时候!可谓解我燃眉之急!如今涿郡初定,百废待兴,安民、理政、统筹钱粮、管理屯垦营等一应民政事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非大才不能梳理担当。我便在此僭越,请先生暂且屈就,代行涿郡郡丞之职,总揽一切民政要务,助我稳定这来之不易的根基之地!”
阮瑀见凌云如此真诚信任,初次见面便将自己倚为臂膀,委以一方民政重担,心中不由涌起一股知遇之感,肃然整理衣冠,拱手郑重承诺。
“蒙师兄不弃,以要职相托,瑀虽才疏学浅,亦必竭尽驽钝,兢兢业业,必使涿郡民心安定,仓廪渐实,成为师兄稳固的后方根基!”
随着阮瑀的及时到来,凌云麾下本就初具规模的人才班底,再添一位不可或缺的民政干才。
涿郡这座刚刚从战火与鲜血中喘息过来的城池,在凌云强大的武力保障与阮瑀精明高效的治理双管齐下之下,开始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城内秩序迅速恢复,市集重现喧嚣,屯垦营的劳作也初见成效。
这一切,都为凌云下一步剑指蓟县、谋取整个幽州的宏大计划,提供了一个越来越稳固和可靠的后方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