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黄帝内经》?”王医丞冷笑一声,“你也配提《内经》?那是给贵人保命的典籍,不是给这些泥腿子用的!我看你是读佛经读傻了,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早就听说董承常看祖父留下的《金刚经》,一直觉得这是“不务正业”。
“医丞大人此言差矣。”董承直视着王医丞的眼睛,声音清亮,“《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贵人’与‘贱民’,不过是世俗的分别相,在医者眼中,皆是需救治的病患。若执着于这些分别,又如何能称得上‘医者’二字?”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里。百姓们愣住了,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医官,眼神里充满了敬佩。连王医丞带来的随从,也有几人微微低下了头。
王医丞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气急败坏地吼道:“一派胡言!你这是借佛经惑众!来人,把他给我拿下,带回太医院严加审问!”
“不可!”那妇人突然挡在董承面前,“医丞大人,是这位后生救了我们的娃!您要抓他,就先抓我们吧!”
“对!要抓就抓我们!”“这后生是好人啊!”“不能抓他!”百姓们纷纷围上来,将董承护在中间,形成一道人墙。他们虽然畏惧权贵,却更记着董承的救命之恩。
王医丞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骑虎难下。他没想到这些“贱民”竟敢违抗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人群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这位后生用《内经》救命,用佛经渡心,真是‘双经渡’啊!”
“对对对!双经渡!”“双经渡大人!”“多谢双经渡大人救命之恩!”
呼声越来越高,像浪潮一样在巷子里回荡。董承站在人群中间,听着这陌生的称呼,心头一震。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黄帝内经》残页,又摸了摸怀里的《金刚经》,突然明白了祖父留下这两本书的用意——医能疗身,佛能渡心,二者相合,方能渡世间苦难。
他抬起头,望着眼前这些朴实的百姓,又看了看脸色铁青的王医丞,缓缓开口:“多谢诸位厚爱。从今日起,我董承,便是‘双经渡’。”
王医丞见民心所向,知道今天是拿不下董承了,狠狠瞪了他一眼,撂下一句“你给我等着”,便带着随从灰溜溜地走了。
巷子里爆发出一阵欢呼。董承重新拿起药勺,继续给孩子们喂药。夕阳的余晖透过巷口的树梢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边,与药香、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这个闷热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只是董承心里清楚,今日之事,不过是开始。王医丞绝不会善罢甘休,长安这潭水,只会越来越深。他望着西市外连绵的暮色,第一次生出了离开的念头。
“双经渡”的名号,究竟会为他带来什么?是更大的磨难,还是更广阔的天地?且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