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难道要培养出夏侯楙之流吗?

约束了权贵,寒门庶民才有机会通过军师学院改变命运。

就像邓艾那样。

虽是寒门出身,仅是屯田民,却能步步为营,最终成为灭蜀大将。

姜维一计害三贤,其中就包括邓艾。

另两位,一个是豪门子弟钟会,一个是诸葛武侯的亲传。

邓艾与这两人出身天差地别!

虽说司马氏导致五胡乱华,但根源在于魏晋门阀垄断学识,权贵醉生梦死,不思进取。

整个社会缺乏真正的人才。

要改变门阀乱世的局面,绝非朝夕之功。

即便李牧,也难以一举扭转乾坤。

铲除司马氏看似解决问题,实则无济于事。

司马懿掌权前,司马氏在豪门中根本排不上号。

如魏晋南北朝的望族王、谢、袁、萧,以及七宗五姓,在三国时期都默默无闻。

要破局,必须未雨绸缪。

李牧布下的军师学院,正是为寒门子弟铺设的登天之梯。

曹操沉吟许久,眼中精光一闪:便依显谋之策!纵是吾儿欲为军师,亦须隐姓埋名从军历练!

不止军师,凡欲为将者,皆当如此!

枭雄本色尽显。

这般铁血手腕,连亲子亦不例外。

但曹操深知,未经沙场淬炼的将领谋士,终难成大器。

正如他少时随祖父曹腾入宫,目睹皇城权谋倾轧。

那段岁月铸就了他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性情。

年幼的曹操便懂得:对敌仁慈便是自取 ,手足亦可背后插刀。

这般险恶境遇,若学刘备仁德,早已尸骨无存。

再看刘备,虽以仁德闻名,若无关张护持,武艺傍身,亦难存于世。

乱世行仁,须先有自保之力。

五日后。

戏志才奉召回许都,荀攸亦 而至。

依荀攸之谏,曹操密设军师掾。

李牧任军师掾,荀攸、戏志才皆挂军师散吏之职。

郭嘉因寻玺重任,已赴淳于琼军中。

曹操本欲任戏志才为军师祭酒,然其见军师规制后,正色道:若奉孝寻得玉玺却不得此职,岂非令人心寒?

遂内定郭嘉为军师祭酒。

戏志才闻李牧有建院之议,当即称病 督造学院。

李牧身兼尚方令,军师掾日常事务尽落荀攸肩头。

面对荀彧所拟军师规制,荀攸望向叔父的目光满是幽怨。

军师掾初立,主官李牧忙于尚方署,戏志才筹建学院,郭嘉潜伏敌营。

偌大衙门,竟只剩荀攸一人。

典范?

与谁共勉?

第110章 讨伐袁术,李牧运筹帷幄(求全订)

“显谋,还是你有办法对付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