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刘备牵制袁绍确实可行,但曹操与袁绍的同盟关系至关重要。许都朝廷需要袁绍的认可,否则天下州郡谁会买账?
汉室威严早已不复当年。各地诸侯表面称臣,实则各自为政。陶谦让徐州给刘备,袁术驱逐朝廷任命的刘繇,孔融将北海拱手相让——这些都是在打朝廷的脸。
曹操虽建都许昌,政令却仅能行于兖、豫二州及关中。各路诸侯中,唯有吕布曾进贡。袁绍、公孙瓒、袁术置之不理,连刘表、刘璋这些宗亲也不把天子放在眼里。
正因如此,袁绍的支持对曹操至关重要。但李牧的提议必将触怒袁绍——青州是袁绍的禁脔,岂容他人染指?
若志才在此,必能为我分忧。曹操不禁叹息。
尚书府内。
荀彧望着眼前放浪形骸的青年,摇头叹息:奉孝,我邀你来许都本欲举荐给明公,你却先去了司徒府。
文若兄何必着急?郭嘉毫不在意地当着他的面,将酒坛中的酒倒入随身葫芦,初到许都,总要先熟悉风物。比如哪家歌舞坊最妙,哪处酒肆最醇,司徒府的藏酒是否胜过尚书府。
瞧你这般操劳,几年不见竟苍老如斯。政务哪有穷尽之时?偶尔偷闲饮酒,听曲作乐,方是人生快事。
荀彧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恪守礼法。温良恭俭,持身严谨,从不纵情酒色。对郭嘉这般行径实在难以认同:奉孝,酒色伤身。你看志才,若非张神医救治,只怕......
志才本就体弱,又贪图享乐,自然难享永年。郭嘉不以为意,我自幼贫寒,跋山涉水练就强健体魄,无妨无妨!
荀彧扶额长叹:我怎会结识你这浪子!换作旁人......唉!
文若兄莫要像管教令弟般待我。郭嘉凑近笑道,听闻曹公麾下有位谋士李牧,不如与我说说?
显谋此人——荀彧神色一正,张邈叛乱前,我以为他仅是军阵奇才,淡泊名利。但此后方知,其谋略之深远,堪称执棋笑傲天下!
郭嘉手中酒葫芦一顿:文若竟将他比作留侯?
奉孝有所不知。荀彧肃然道,当日兖州尽叛,我以为明公短期内难以平乱。谁知显谋三日内夺回濮阳,更以霸王之业说动吕布带走叛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后又预判蝗灾,献上灭蝗良策。这般经天纬地之才,古今罕有!
“这灭蝗之策的关键,早在显谋担任濮阳令时便已着手准备,张邈与陈宫的反叛,亦在显谋预料之中。”
“此后明公有意再征徐州,然显谋重提我与孝先曾主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之策,明公遂南征豫州,委任显谋为山阳郡太守。”
“至此我方明白,令吕布驻守小沛,仅是显谋运筹帷幄的开端。”
“在山阳郡短短数月间,显谋借吕布之手,除去了最有望坐稳徐州的刘备。”
“志才染病期间,显谋随明公迎奉天子。”
“令人意外的是,我与孝先仅思及迎奉,显谋却助明公一举平定关中,盘踞河东的白波贼亦遭诛灭,南匈奴王庭去卑更向明公俯首称臣!”
“平定关中之际,显谋又助明公肃清异己,三百余公卿抵达许都者不足百人!”
“如今陛下视明公为当朝霍光,深信不疑,皆因显谋之谋。”
“徐州吕布依显谋之策,遣张辽觐见陛下获封徐州牧,现从袁术手中夺回广陵郡,双方自此结怨!”
“自张邈陈宫叛乱至今不过年半,明公从兖州危局到坐拥兖、豫、关中之地,使吕布袁术相争,令君臣无猜,皆由显谋一手推动!”
荀彧详述李牧功绩。
越是细数,越令人震撼。
这一年半间,李牧之谋环环相扣,小策中暗藏大略。
缺任何一环,曹操皆难获今日之势。
若无李牧三日退吕布,莫说平叛,兖州蝗灾更将肆虐。
不仅根基尽失,更会粮草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