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商船很多都是集装箱货船,而欧美国家陆续开始普及集装箱港口,中国的集装箱货船是专门设计并制造的,效率更高。
……
另一边,华东造船厂却是在不断的研发更大的商船,这一年突破了四万吨级商船后,又开始向五万吨级进发。
五万吨级的大型商船,刚好能过巴拿马运河,再大就不行了。
不过中华民国是以亚洲为中心,没必要死守这个定律。
造船能力也经过了多次整合,超大型船坞也在不断的建造,造船台基本上已经建设得差不多。
华东造船厂,这是中国大型船只的制造企业,基本上所有远洋船只都是华东造船厂负责制造。
除了制造远洋商船,华东造船厂也在制造大型油轮。
中华民国的石油产地基本上已经能够确定,那就是后世的伊拉克、叙利亚,以及波斯、阿富汗这些地区。
其中伊拉克和叙利亚被各被分成了两个国家,相当于有六个中东国家是中华民国的石油输出国。
这个时代的燃油价格很便宜,特别是刚开采出来没有经过提炼的石油更是便宜到家,简直只能用廉价来形容。
中东人和世界各国都未意识到石油这东西的稀缺性,实际上不存在什么稀缺性,只不过后世因为美国财团掌控了大部分的石油,因为要卖石油赚钱,所以才疯狂提价,从而勒紧发展中国家的脖子。
这年头石油开采量还没那么多,加上石油资源的丰富,所以不存在什么意识。
中东人普遍都未意识到这是对他们的掠夺,中华民国在分配产能的时候,中东六个石油出产国都差点为了争夺那些份额而掐架了。谁都想多分一点份额走,这就意味着利益。
中华民国在这些国家的石油开采是合资模式,既分给一部分利益给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虽然看上去不多,但只要石油开采到一定数量就很多了。而且这些利益是属于个人的,那就更多了。
只要中国在他们那里开石油,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就能暴富了。
这种利益分配是必须的,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让中华民国在他们的国家进行经济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