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相加7835亿美元,表面上我们没吃亏,但实际上,我们宁可拿回矿山。”宋子文颇为可惜,钱再多、企业再多,但资源却不可替代。中国是众所周知的资源匮乏国。现在为了应急,不得不爷吃孙粮。
中国和美英关系急剧恶化出乎宋子文意料,尽管并不突然,但最终可能导致走向战争的局面,却让宋子文无法接受。从未曾想,美国会千方百计逼迫中国卷入战争。
“今天他们吃下去多少,早晚有一天都得给我们吐出来。”沈鸿烈愤愤不平。
吐出来?司马表情凝重,在会议室内来回转圈。
美国给予中国的并不是历史上日本得到的相对“温柔”的警告,而是从警告到制裁的全方位通牒,正像历史上日本的遭遇,罗斯福在逼迫中国向美国宣战。他知道仅为资源,中国不一定会冒险,但他选择用前所未有,措词严厉的最后通牒刺激中国,来达到目的。中国向美国宣战,为了利益日本必然紧随其后,美国就有向德国宣战的借口。
“少川,外交部即刻同美国会晤。告诉他们,我们愿意同美国举行任何层次的会谈,讨论亚洲和太平洋问题,如果可以,可以仿效罗斯福和丘吉尔会面的方式,虽然我本人前往旧金山或西雅图有困难,而且前往檀香山,在地理上有困难,但如果美国同意,我本人可以接受。”
总理懦弱的选择,让所有人迷惑不解,总理竟会做出这么大让步,总理从未在高压下妥协。
司马留意到众人的疑惑,“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变软弱了?”司马挥手制止大家的表白,“我不是害怕,假如,如罗斯福所愿,向美国宣战……”
话未说完,司马心头被无力感笼罩,26年苦心经营,唤醒中国的民族魂,让国人充满自信和使命感。但副作用是面对外来压力异常敏感,对外部压力绝不妥协。
当国会向商界保证维护自由贸易权后,英国威胁会击沉中国派往德国的船队,国会要求海军必须保护商船,回复英国:为了保证中国自由贸易权,既便是宣战,在所不惜。第一支船队回国,英国进一步施压,国会的回应是派出规模更大的船队。中国人吃软不吃硬,面对列强压力,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甚。
“中国有能力动员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提供最精良的武器。但问题在于,能不能彻底赢得战争?”司马沉重的反问。
“中国人口是美国四倍,算上海外侨民达到五倍,工业规模不逊于美国,中国勿需惧怕美国。但是如果不能打到美国本土,彻底击败美国,战争毫无意义。”
“一万多公里的太平洋是美国最有利的防线,战争会持续10年?15年?甚至更长。最后直到一方撑不下去,拿年轻人的生命去进行毫无价值的消耗战,非我所愿。国民利益高于国家面子。所以,告诉美国人,可以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司马扶着会议桌环视众人,与一个有两洋保护,数百年没有遭受战争威胁,世界最强大工业国打仗,绝非明智。必须尝试消弭战争,即便接到纪尧姆的警告,也要试试。
顾维钧道:“总理,我会通知吴哲明大使,尽可能与美方交涉,如果战争无法避免?”
“真走到那一步,我会签署宣战书,向美国宣战。要快,我不可能长时间拖住国会。”司马强调,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国会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必须要在国会表决前,得到美国回复,说服国会,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