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页

第123章 如愿以偿

“罗斯福今天采取了战争行动,成为美国第一个独裁者。最后通牒,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宣战,使美国卷入战争。芝加哥大学校长说:让美国人民自杀,同中国战争将会葬送美国13的小伙子。”《芝加哥论坛报》,1941年8月18日《葬送美国》。

美国对中国的最后通牒不仅在中国引发地震,同样震惊了美国,在这个因参战和反对参战争论而致使家庭和朋友出现分裂的国家,最后通牒同样引发轩然大波,孤立主义者宣称美国将在不久后卷入战争,甚至悲观的要求棺材铺做好迎接大生意的准备。

中国驻美大使吴哲明再次来到白宫,8月17日得知最后通牒,中国驻美大使就成为美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记者注意到驻美大使进入白宫,心中猜度,吴大使带去了什么。

“总理认为,中美当务之急是举行首脑会晤,会谈不必拘泥于具体事务性磋商,要从大局高度讨论中美关系及太平洋问题,探讨挽救时局的可能性。我国总理希望尽快会晤,会晤地点经考虑,以檀香山为宜,当然也可与美国磋商决定。”吴哲明平静的转达总理的意愿,总理的妥协让吴哲明颇感庆幸,稍有理智的人都明白中美战争,不可能有胜利者。

“吴大使,司马总理的回复让人印象深刻。”罗斯福用官方口吻回答吴哲明,中国的“杂技演员”竟然做出这么大让步,出乎意料,但诚意呢?1917年俄罗斯、22、23年的日本,他都是一手谈判,一手准备战争,谈判的特点是不进行实质性让步,只发起实质性进攻,谈判是其掩饰战争的手段。与自己会谈,他会抱有多大诚意呢?值得怀疑。

“然而,中国并没有停止侵略步伐,就在我们谈话时,亚洲,印度支那,你们已经扶持起傀儡政权。好吧,为了表示和平诚意,我同意与司马总理会谈。”

“地点定在檀香山如何?总统先生。”罗斯福同意让吴哲明松了口气,罗斯福既然愿意与总理会谈,中美战争可以避免。

“檀香山不好,国会要接连通过一些法案,根据美国宪法,通过的法案必须在十天内签字,签字是总统的职责,不允许副总统代签,如果地点定在檀香山,耗时得三个星期。定在朱诺,到西雅图三天,再从西雅图到朱诺需要两天,会谈四天,既便如此,也需要两个星期。”罗斯福毫不犹豫的回绝了吴哲明大使的建议。

“目的是举行会谈,地点在其次,我会负责同西北联系,会谈日期要尽快决定。”吴哲明迫不及待,毕竟要与国会赛跑,如果抢在国会决议前,得到罗斯福回应,定下首脑会谈时间,中美战争就可以避免。

罗斯福点点头,“我也这么想,可是,总理先生会英语吗?”

“当然,总理自幼在欧美长大,会说流利的英语。”

“那就太好了!”

罗斯福的积极回应让吴哲明感觉总理和总统会谈不成问题,吴哲明感觉笼罩在太平洋上空的乌云露出阳光。吴哲明走出白宫,守候的记者立即包围了吴哲明,向他提出一连串问题,“大使先生的心情很不错。”

“何以见得?”

“表情很高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