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有什么事吗?”
“总理,从报社得到消息,超过六十万或许近百万上海人沿街迎接先生造访上海。”说道这里,小范忍不住瞄了一眼总理,出乎意料,总理竟然没有一丝嫉妒,反而颇为欣慰。
“好好干,我们的胜利源自人民!”先生离开基石议会厅时的叮嘱浮现在杨永泰的脑海中。想到上海数十万民众夹道欢迎先生场面,杨永泰明白为什么总理始终强调人民,只有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戴,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人们从来没有把先生忘记,即便远在千公里外的上海。
对于这个结果,杨永泰感觉欣慰的同时,感觉到一丝失落。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政治家的成就注定将掩于先生耀眼的光芒之下。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崇拜是每一个政治家梦寐以求之事,但……除了先生,谁能做到?
第50章 兜售
上海六百八十万民众竭尽可能的向世人,准确来说向那位出生在上海的第一公民展示上海的繁华和美丽。一周中,司马频频造访上海各处,言语中的称赞,让上海市民倍觉骄傲。上海一直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最近几年,上海一方面努力向“世界港”的目标迈进,一方面却与西北市暗中较劲,现在能够赢得“西北之父”的称赞,着实让上海人自豪,尤其是他对上海慈善医疗体系的称赞,更让上海人荣幸。
上海繁华背后,却拥有全中国数量最多的“橱居户”,上海平均工资低于西北约30%,这一切被上海人选择性遗忘。
“交通!”陆明泽向先生提出问题。作为先生的经济顾问,陆明泽需要尽量保障先生投资的可靠性。先生是中国花钱最“大手大脚”之人,很多个人投资看起来回报前景暗淡,而且风险极大,一些莫名其妙的投资更让摸不着头脑。
比如四个月前,先生在澳大利亚多处购买超过二千平方公里的荒山、荒地,投资只花了一个星期,可为了绕开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限制,陆明泽请教了多名法律顾问,用了近三个月,颇费一番周折后才算将土地成功的纳入先生名下。
“交通?”投资顾问的问题让司马一愣,交通问题按说不大,购房者完全可以自己买车。
“是的,先生,住房针对对象是上海中低收入人群,平均月收入六十元左右,根据计划方案,每月需偿付银行四十二元,意味着即便每个家庭有两人工作,扣除必要开支后,根本没有能力购车,如果不解决交通问题,这将会成为足以载入教科书的失败投资案例。”
“陆先生,交通问题根本不算问题,可以考虑在社区内运行专线公交。而且,陆先生,五年后将建成八至十万栋住房,他们的资产也符合选举法规定,意味着在这一社区将有超过二十万张选票。为了竞争选票,上海市议会议员会在第一时间,主动增加公交车数量,而且公交公司同样不会放弃庞大的市场,他不同于几千人的小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而是一座城市,一座由几万人居住的城市。”
听到先生经济顾问的问题,罗小根急切的解释。他认为交通根本就不是问题,目前国内公共交通突飞猛进。而最重要的是庞大社区的影响力,根据共和国选举法规定,选举法对选民限制的一条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人们一旦搬进社区,就可以获得选举权,没有任何一名议员愿意放弃“选票集中的”。
“罗先生,政府的反应总是滞后的,至少显现出市场前景之前,说服公交公司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根据方案,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全部的住房不是吗?按照你的计划,应该是分十至二十期完成,总工期长达五年以上。在此之前,交通问题将会导致计划失败。从公交公司的角度出发,社区与城市之间的运输高峰在上午八时和下午六时,每天只有两个运输高峰点,大多数时候公共汽车有可能空客运行,即便有议员愿意出面提供帮助,恐怕各公交公司也会犹豫,而犹豫会导致运行车辆不足。先生,至少从目前看,这并不是一个拥有前景的投资项目。”
陆明泽仔细分析报告,感叹年轻人抓住了先生最大的弱点,他的计划可以让数十万平民拥有房产,实现从无产者向有产者的跨越。而先生最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希望所有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先生投资这个计划,根本就是做慈善。
“如果公交不现实,我们修一条铁路怎么样?用铁路交通弥补公交车的不足,上海正在修建城市铁路系统,公司可以负责这一带铁路线的投资建设,与上海市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并轨!”司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