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

望着车窗外的景象,杨琳笑了,笑得阳光灿烂,自己的父亲还担心,先生去职后会人走茶凉,无论做出再多的贡献,人们最终会将他忘记,曾经臣伏的政敌可能会群起而攻之。

“姐姐,您觉得老公,会因为去职,而被人们忘记吗?我想谁都不会忘记他。”杨琳非常担心那一天的到来,但看到这一幕后,杨琳知道自己杞人忧天。

“谁会忘记他呢?或许正像书中所说,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个真正心怀人民的爱国者。他虽然从总理变为公民,但国人对他的崇敬与日俱增。我们的后代会用敬慕的眼神看待我们,因为我们曾与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生活在一个时代中。”陈婉云充满自豪,有人们眼中,他是一个伟人,而在自己和两个妹妹眼中,他却是丈夫、家人。

……

“总理!”听到别人如此称呼,杨永泰眉头轻皱,尽管已经过去半年,杨永泰仍然无法适应身份的转变,很多时候甚至从噩梦中惊醒。做先生的秘书长很多年,有谁比自己更了解总理?正因为了解,杨永泰才会坐立不安。不安不是因为个人安危,实际上自己反而比任何时候都安全,但在内心深处,杨永泰还是七上八下。

在国人看来,先生离开了政坛,为了避嫌甚至躲到远离西北的安固里农场,尽管自己不断将政府报告由党内纪律处官员秘密送交至先生处,但他依然不愿干涉政务,并多次用:交由国务总理处理的签复提醒自己,你才是国务总理。先生并没有像一些人猜测的,隐于幕后。而先生越表现的疏离,杨永泰就越发惶恐,总理位子人人想坐,但坐上后才知道什么是如坐针毡。

“先生已经到了上海……”

“什么?先生到了什么地方?”杨永泰惊问秘书。

“到了上海!”秘书对总理反应很诧异,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上海!上海!”杨永泰来回在办公室内渡步,这间办公室并不是先生过去的办公室,这是杨永泰特意安排的,至于先生的办公室,要保留给先生,总有一天他还会再回来,重新入主国务院,对此杨永泰深信不疑。

“最近上海发生了什么事吗?”杨永泰直视秘书小范,想了十几分钟,杨永泰没想起,上海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没出事,先生为什么要去上海?自从先生在半年前去职后,关心的重点一是民生、二是教育、三是医疗。中央政府的这三项工作,大都在先生的“建议”下推进。不再是总理的先生,可以非常方便的到各地考察,然后提出建议,让国务院参考,最终建议会交至国会,由国会最终决策。

“上海?”小范仔细回忆上海最近递交的报告,好像没什么事。

“好像没有什么事!”

“没事?你确定?把最近几天的报纸给我拿过来,挑出上海的所有新闻!”尽管秘书肯定上海没什么事,但杨永泰知道先生到上海绝不会无缘无故,上海肯定发生了什么事,而且是大事!到底是什么事?

在即将走出办公室时,小范犹豫一下,还是决定把刚才要说的话说完,“总理,或许有一些事你可能希望知道。”

正在思考上海到底出了什么事的杨永泰一愣,诧异地看着这位毕业于西大法学院的高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