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杨若欣,安娜最信任的宫廷女官。

“殿下!司马先生到了!”

“快!让米西娅过来,为我更衣。”听到司马到来,安娜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笑容显得非常满足,尽管眼中依然带着落寞,有谁能理解安娜的内心?

“吉娜,把彼得抱出来!”提到自己的儿子,安娜脸上露出母性的慈爱,儿子彼得是自己和司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安娜同样经常享受“一家人”的团聚。

自暴风雪停止以来,喀山野战机场就繁忙不已,每天都有数百架次h-1型轰炸机在机场起降,运输物资,运走伤员。在距离机场1公里左右的临时飞艇场,空中停驻着十余艘体形庞大的飞艇,而在降落区,数艘飞艇正在装卸物资,不过今天浮空部队运来的物资即不是弹药食品药品,也不是御寒物资。

飞艇场内,查明山等喀山远征军高级军官都站在不远处,喜不自禁地望着飞艇缓缓开放的舱门,金属结构的舱门在液压机作用下缓慢落在由粗大的落叶松成修建的高达四米的装卸台上,尽管使用矢量发动机的飞艇可以将飞艇降至地面,但在一般情况下,为了安全大都使用装卸台装卸物资。

舱门刚打开,从舱内传出一阵柴油机的轰鸣声,随后一辆六式坦克缓缓驶出机舱。

“查参谋长,全旅装备六式坦克110辆;六式105毫米自行火炮32辆;这是最后一批36辆坦克,8辆六式自行火炮,现在第一坦克旅随时可以投入作战。”高伟峻转身向身旁的查参谋长汇报道。现在查参谋长是喀山前线副指挥,喀山远征军总指挥,是第一坦克旅的直接领导者。

第一坦克旅隶属边防军教导师,教导师是整个边防军最精锐力量,也同样是全世界仅有的一支机械化部队,尽管其表面编制是一支师级部队,但是实际上全师拥有两个坦克旅,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全师机械化,总兵力高达48000人,几乎接近三个甲种师的编制。教导师是边防军唯一一支自对俄战争以来,未抽调的老兵部队,同时不断从前线部队补充经验丰富的士官加入,教导师一直驻于西北市附近,作为西北市警备师使用,这是教导师一次投入实战。

“高旅长,喀山能否在今天解围希望均系于你师,我已经将喀山远征军全部步兵部队临时编成一个突击师配合你部作战,另外还从护国军、近卫军抽调四个师配合,130公里!只要撕开这个口子,我们就能和18师会师。”查明山殷切期望道。只要撕开这个口子,喀山之围即解,喀山被围部队才获得生机。

边防军派出号称最强的教导师第一旅超出查明山预料,要知道教导师可是整个边防军中唯一一支全部由老底子组成“老部队”,士兵兵龄普通在20个月以上,是一支没有士兵只有士官组成的部队,最低军衔是下士,放在边防军之中,这可独一份。查明山并不知道,之所以将第一坦克旅空运至喀山,除了考虑到喀山被围远征军伤亡过大,突击力量不足,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战斗力主动撕开俄军防线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让第一坦克旅以及教导师吸取实战经验,在未来担当重任。

教导师从建立之日起,就是为将来最终决战作准备,一直未使用,除了保密之外,更重要一个原因是……边防军内并没有合格的机械化部队指挥官,同样也没有成熟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所有战术除了司马提供的后世公开“教材”资料外,从坦克运用到自走炮运用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教导师只能通过大量军演来验证战术,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教导师全师才真正形成战斗力。

“报告长官,坦克即坦而克之之意,即便是再坚固的要塞也无法阻止装甲部队的进攻,我们在蒙古的多次演习已经证明。别看我这一个旅只有一百多辆六式坦克以及六式自走火炮,但是野战时足以撕开至少一个军的防线。”高伟峻信心十足地说。

一年之中,在蒙古高原进行的数十次演习和拉练给了高伟峻足够的自信,能够阻挡坦克部队进攻的步兵还没有生出来。

六式坦克系特种机械厂在共和六年利用“进口零件”即东方803履带式拖拉机底盘零配,包括后桥轴、拐轴等各种轴类,导轮、驱动轮毂以及后桥、变速箱、台车等部件组装制造的新型坦克,它装备90马力柴油机,最大速度达30公里,车体以及炮塔前装甲厚25毫米,配备一门40毫米专用坦克炮,坦克战斗全重84吨,空重71吨。但由于重型机械厂至今仍未投产,受限于“进口零件”的数量,仅生产了400辆六式坦克,教导师占去其中八成。

而六式105毫米自走火炮则是在集材50型拖拉机的车体上,把后车厢改为装甲车厢,直接将一门105榴弹炮加装在车厢内以实现支援火炮的自走化,机械化步兵旅的装甲运兵车,同样是由集材拖拉机改造而成,后世集材拖拉机优良的通用性在边防军中一再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