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小弟!告诉爸妈,我回祖国助战,请他们原谅我的不孝!打败了俄国人,我马上回来!……”站在船舷边一个青年看到码头上哭跪在地上的少年,认出那是自己弟弟后便声嘶力竭呼喊着,不忍告别年老双亲悄悄走了。
此时此刻听着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更是心伤欲碎,这时唐山号已经缓缓驶离了码头,弟弟还跪在码头上哭!弟弟哭声还是那么撕心裂肺!心情沉重青年看到伙伴们也都沉浸在别离的伤感中。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率先唱起战歌,于是不由得精神一振,跟着引吭高歌起来:“我们的雄心和热血共鸣,我们的队伍向祖国前进;我们用生命作胜利保证,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光明。好儿郎今天显出救国本领,南洋儿郎齐奋起!为了祖国,亲爱的祖国——!负起这次神圣战争的伟大使命!”唱着唱着,船舷边的青年们也都慢慢跟上来,渐渐变成了全体大合唱,大家眼里闪烁着刚毅的目光,雄壮的战歌伴着南洋赤子踏上回国抗战的征途。
“嘟……!”在响彻码头的汽笛声中和战歌声中,唐山号驶离了码头,随着唐山号渐行渐远,码头上送行的亲人们哭喊声听不见了,码头上的身影也看不见了!
当唐山号驶离离码头的同时,在距离槟城千多公里外的陕北米脂县县政府旁,早已经挤满了数百名从各地赶来的年轻力壮的壮丁,他们有些紧张地看着县政府旁那个挂着白色牌子的院落。而在院外的路边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不停地拿着警棍喝令着这些壮丁排好队。
这些穿着黑警服的警察看着这数百号壮丁,不禁有些感慨,这西北省就是财大气粗,一个月十三块钱的军饷,让米脂县身体不错的爷们都抢着去西北当兵打仗。不过一个月十三块钱的军饷的确着实不少,要是光荣了,还有五百块钱的抚恤可以拿,与其在这里受穷倒不如去吃这口断头饭,打他娘的俄国鬼子。
“米脂县双湖峪李家村李梁山,24岁,身体甲等,父母双全,兄弟四人,未婚。”在院内一个年轻的书生,在登记簿上记录着先前刚体检结束一个年轻壮丁,这里是西北边防公署设在米脂县的募兵办事处,也就是原本西北公司的招工点,按照公司和公署的指示在这里招募新兵,不过几天功夫,已经前后有两千多人报名,不过通过体检的只有一半。
“给你拿着号牌,到北城集合点集合。”青年书生记录好这个人的资料后,于是便把一个号牌交给了眼前这个青年壮丁,同时开口说道。之所以详细登记他们的资料,是为了他们牺牲后方便发放抚恤。
“谢谢!谢谢长官!”李梁山接过号牌之后,高兴地对眼前这个书生说道,到北城集合,那就意味着自己通过了检查,一到北城就能从那里领到一百块钱的安家费。有了这一百块钱,老二、老三和老四他们的婚事就有着落了。
“娃!把这碗托卤煮驴板肠吃了吧!等到了西北,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到家里的碗托。若是……闻着这味,就能找着回家的路了。”在一个小饭馆里头,李老汉点了一份碗托和卤煮驴板肠,吸着旱烟对眼前的儿子说道。这送儿子去西北当兵打仗,也是不得已,家里实在是穷,有了这一百块钱,他们兄弟三才能有钱娶房媳妇。
“大!放心吧!俺命硬!死不了!”大口吃着从来没吃过香喷喷的卤煮驴板肠李梁山开口说道。在李梁山看来,与其在这穷死,倒真不如去西北当兵打仗见见世面。
“绝对不行!告诉鸿飞,如果他敢接一个大学生到西北当兵,我要他的脑袋!连上报都不上报就擅作决定!他不是说学生们的爱国之心难却吗?好!他弟弟不是不上学了吗?回电告诉他,让他动员他弟弟参军!还有告诉各地办事处、分公司,不准接收在校大学生参军,如有违者军法处置!”看着手中从京城传来的电报,司马愤然拍桌说道。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驻在北京等待与各国交涉的边防公署外交专员范鸿飞,竟然在面对十几名大学生请愿时,许诺将安排他们到蒙古参战!这一次西北全省动员,司马特意强调所有教师、学生不在动员之列,不需响应动员令,即便是在军力不足的前提下,都未曾动员这些力量。
原因就是因为如此这般是得不偿失,上一次西北动员时大量高中生到军队参军,都让司马有些后悔,最后把这些高中生大都推到了军校接受军官教育,现在倒好范鸿飞竟然答应让那些大学生来西北当兵打仗,在这个时代,中国一万人中才仅有大学生一人,如果在战场上丢了性命,那不是救国,不是爱国,而是祸国,是在拿国家的未来去牺牲。
“主任,范专员也是一片爱国之心才会如此,您不必这么生气!范专员弟弟已经到达西北了,并且已经在外区志愿兵登记处登记了!范专员虽说考虑稍欠周道,但是其爱国之心绝对没有一丝虚假。”见主任接到范鸿飞电报后如此愤怒杨永泰连忙劝道。
“畅卿,你记录一下:兄弟悉闻,自动员令下发、尤其是俄人悍然发起对我国侵略之时,各地青年学子为响应祖国召唤、保卫祖国之国土,纷纷集团赶赴西北,誓死效忠祖国,保卫祖国。其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自不用多言,中国青年如此,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然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要知道教育是千年万年的大计,所谓百年树人,一个国家,要建国,要强盛,就要培养无数的人才,以为领导,以为中坚……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请婉劝各地学子安心课堂,他朝胜利之时,必是祖国大建之日,届时必定是青年学子为国尽忠效力之时!立即把这份电报……我再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