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朝廷重臣叛逃投奔敌国,当然是株连九族的迷天大罪。可是耶律倍本来就是契丹先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如今在位的耶律德光兄长……要夷他的族,岂不是要从契丹皇族耶律氏开始杀起?
辽国历朝各代宗族内乱频发,弟弟要造哥哥的反,叔叔要造侄子的反……如此同室操戈是常有的事。可先前耶律阿保机平定诸弟之乱,却放过了其中大多亲生兄弟,只是让他们赌咒发誓不会再图谋反叛……估计耶律倍虽然从契丹叛逃出走,可他大概也能确定自己的妻儿不会受到牵连。
既然以国主之礼待之,光禄寺珍羞署、良酝署于内朝集英殿生平楼设下席宴,备置佳肴美酒,又有礼部、鸿胪寺官员陪宴。魏帝李天衢自然居于上首,而耶律倍就坐在侧席。
本来身为契丹皇长子的耶律倍,如今头戴着中原常见的冠饰襥头,遮住了他的髡型发饰,还身着一袭汉服。看来也与中原王孙贵胄别无什么分别……而耶律倍讲的汉话也十分标准,与官话相较,只是多了些河朔燕云地界的口音。而他言行谈吐,也颇有知书达礼、才华四溢的名士风采,举盏敬酒时,又感恩戴德地说道:
“臣虽生于塞外,长在番邦,可是久慕中原,愿受王道教化。只是当初与父兄抗拒天威、屡犯天朝,而后醒悟,着实惶恐之至……今见陛下,恢廓大度,臣拜受洪恩,铭心刻骨,铭感五内!”
耶律倍说罢,便将盏中酒一饮而尽。李天衢与他说着场面话,遂也笑吟吟地回道:
“令尊曾与晋武王(魏朝不承认李克用被追谥后唐武皇太祖的封号,遂以王爵称呼)换袍易马、结为兄弟,而晋武王比朕大不过十岁,当年也已平辈相处。故而朕唤你这侄辈后生做贤侄,倒也合乎情理。
而贤侄让出契丹帝位,此举也犹如殷商时节周部落古公亶父欲传位于季历、姬昌父子,遂成全弟、侄,逃出关中,避地荆蛮,而后迁居江东,而建立勾吴的先贤吴太伯那般,亦有让贤的美名……
只不过……贤侄既然身为契丹皇长子,又曾为令尊封为人皇王,按说也理当继承帝位。可是令堂却执意要扶植次子继位,而软硬兼施,迫使贤侄无奈让国,这也未免忒过偏心了些……
如今既然投奔我朝,朕也自会予以妥善安置,贤侄尽且安心便是!”
李天衢嘴上夸赞,可是言语中又刻意提起耶律倍只得屈从妥协,而让位于二弟耶律德光这一桩事,也让他再回想起来时,仍是满肚子的忿懑怨意……
本来是堂堂契丹大皇子,如果有的选,耶律倍又怎肯前来投奔属于敌对立场的魏朝?
毕竟耶律倍当初才是契丹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结果自己的母亲却完全偏向于二弟,甚至不惜通过为父皇耶律阿保机殉葬的名义,将朝中倾向于支持他这个皇长子的文臣武将斩尽杀绝。
耶律倍也就只得与群臣请奏太后而让位,否则自己还执意要争下去,那么虎毒不食子这句话,放在都能狠下心来斩断自己手腕的断腕皇太后述律平身上,可未必如此了……
然而更让耶律倍怨忿的是,就算自己已经表态愿意将皇位让于他二弟……可是他毕竟曾经是契丹国帝位的最有力竞争者,耶律德光对于他这个兄长,仍旧是处处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