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耶律倍郁郁地又返回东丹国,很快耶律德光那边又有诏令传达过来,要转迁大批渤海民户于契丹其它贵戚,还要重用三弟耶律李胡分化军权,并下旨责令东丹国都的百姓,从位于后世黑龙江省的天福城强行迁徙至契丹南京东平郡(后世辽宁省辽阳市老城)……这不还是想方设法地要削弱耶律倍这个兄长的实力?
而且耶律德光还不断地派遣人手监视耶律倍,窥探其言行近况,所以他们哥俩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恶化,矛盾进一步加深……从种种迹象看来,耶律倍心想自己那二弟不是也极有可能出自于永绝隐患的目的,而随意找个名义除了他这个兄长?
耶律倍所以投奔中原王朝,受汉家文化的影响极深倒还是其次……最主要他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如今既然已经身处于汴京皇城,与魏帝李天衢把酒言欢,耶律倍也只得略下契丹为魏朝杀得溃败,丧失了大量的领土,而他老子阿保机也是因为惨败于魏帝而含恨亡故等尴尬事不表……虽已酒意上涌,可他仍是举盏向李天衢敬酒,并感恩言道:
“往事不堪再提,臣只是如今受陛下厚待,以后便是魏朝治下的臣子!自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以报效皇恩!”
耶律倍频频举盏敬酒,表态效忠……李天衢也只是含笑着应了,嘴上再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可是他心中却冷笑道:
你耶律倍从契丹出走,口口声声的说,自此便死心塌地愿为中原王朝效命……这等话你瞒得过旁人,骗神骗鬼,却还以为能骗得过我么?
第1334章 你暗通契丹,便更有利用价值
即便耶律倍不得已只能投奔中原,可是按原本的轨迹,他就算与文人骚客、公卿士大夫来往得十分密切,以绘画赋诗为乐,明面上言行举止,也与汉人名士没有什么分别……可是耶律倍骨子里到底还是个契丹人,关键时候,他还是会选择自己的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帝国,而会暗中算计中原王朝的……
毕竟李天衢记得很清楚,耶律倍投顺后唐,虽然得明宗皇帝李嗣源给予十分优厚的待遇。可是自李嗣源过世之后,其子李从厚即位时日不久,便由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发动兵变,而篡位将其杀死……当时后唐局势愈发混乱,诸方军阀也都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趋向。
就在那个节骨眼上,耶律倍便认为这是契丹趁机南侵的大好时机,遂派遣亲信北上,前去向他二弟耶律德光密报后唐内乱,也正可趁此机会,发兵南侵中原。
不过当时石敬瑭占据河东,君臣间经过几番试探,便直接上书称李从珂得位不正,应将皇位传于李嗣源的亲生子嗣,而又使得后唐内战爆发。他又与赵德钧之流,争相向契丹谄媚示好,并直接向耶律德光叫爸爸,承诺割让燕云十六州……中原乱成什么样,当时那些汉奸狗腿子就会争先向契丹禀明,而且也都极有利用价值……耶律德光早就十分清楚,又哪里用得着他这兄长再来通风报信?
直到后唐覆亡前夕,末帝李从珂自焚时便召唤耶律倍一起上路……可耶律倍避祸投奔中原,人家是来享乐享福,与中原名家交流诗词歌赋、绘画音律,过着风花雪月的日子,顺便在暗地里等候时机,还打算做契丹入侵中原的内应……又怎会甘愿于后唐覆亡之时,与李从珂一并自焚赴死?
所以耶律倍抵死不从,遂由李从珂派遣李彦绅将其杀死。石敬瑭挥军进入国都之时,还须身着丧服,赶往由一名僧人收殓耶律倍的尸骨荒坟,前去吊孝哭丧,再以天子的礼仪停柩待葬……直到耶律德光赶至洛阳,便下令诛杀李彦绅等人为耶律倍报仇,并将他转葬于辽朝另一处皇陵医巫闾山,追谥为文武元皇王。
由此可见,耶律倍、耶律德光虽然因会为契丹皇位而彼此猜忌、矛盾愈深。但即便竞争落败的一方叛逃出走,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兄弟二人便会彻底反目成仇……相反的,耶律倍仍旧抱有重返契丹的念想,他与耶律德光仍有可能暗中联手合作,还是会以契丹的利益为重。所以耶律倍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地彻底融入中原王朝,在最关键的时候,这厮便会回过头狠狠咬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