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范德方目送她上马车,摸了摸唇上冒出来的短胡茬。

对余老太爷那些人来说,江州是他们的全部。

而九娘说,小小的江州。

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宽阔,自然不会计较眼前一时的利益得失。

马车驶出八仙楼。

谢蝉挑开帘子,看着进宝额头上的伤:“今天让你受委屈了,回去记得擦药,这几天吃得清淡点。”

进宝应是,挠挠头,憨憨一笑:“我不委屈。”

九娘给他封的红包就在他怀里揣着呢!

暮色沉沉,寒风呼号。

马车轱辘轱辘,一辆接一辆驶入驿站,仆役掀开帘子,各州贡士跳下马车,被迎面扑过来的北风吹得直打哆嗦。

“这天可太冷了!”

文宇弓着腰钻进驿站大门,挤到火塘前,冷得直跺脚。

谢嘉琅落后他一步走进驿站,身姿笔挺,脚步不紧不慢,长袍下一双笔直紧实的腿。

文宇回头看他,想调侃几句,对上他严肃的目光,玩笑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贡士们全都挤在火塘前取暖。

谢嘉琅找了个地方坐下,铺开纸笔,低头写信。

文宇暖和了点,靠过去,“在给家中写信?”

谢嘉琅头也不抬,嗯一声,修长的手指冻得青紫,但写字的动作沉稳有力,一点不打颤。他从幼时开始每天练字,冬天也不懈怠,比文宇他们更快适应北地气候。

等他写完信,文宇笑问:“嘉琅,要是我这次省试突然走大运,考中进士了,再去你们家求亲,你六叔会不会改注意?”

谢嘉琅面不改色,等纸上墨迹干透,收起信,摇头。

文宇发出夸张的失望叹气声。

这次秋贡,多亏谢嘉琅此前的讲解,文宇亦榜上有名,不过他名次要低得多。他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参加省试肯定名落孙山。

文父也觉得儿子希望渺茫,不过还是鼓励文宇上京,能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结交一下天下英才,文宇必然受益无穷。

众贡士在安州汇合,文父备下酒席款待他们。席间,文家人都对谢嘉琅极为热络,文父再三表达对谢嘉琅的感激之情。

谢六爷拒绝亲事,文宇失落气闷了一阵子,再见谢嘉琅时有些不自在。

几杯酒下肚,说些学问上的事,那些尴尬也就散了。

谢家从头到尾没有失礼之处,拒绝亲事也很委婉,而且没有宣扬文家求亲之事。放榜后,连知州夫人都想给谢蝉做媒,谢六爷还是婉拒。

文录事写信告诉文父,道:谢家女姿容不俗,举手投足非小门小户女子,来日必命中富贵,和我们这样的人家没有缘分。

文父叹息,劝文宇死心,又叮嘱他不可疏远谢嘉琅。

文宇当然不会那么傻,且不说婚姻之事不能一厢情愿,谢嘉琅可是解首,有个解首做同窗,不赶紧巴结着,愚蠢至极!

故而,一路上,文宇和谢嘉琅仍像在州学时那样相处,因为提亲被拒的事,文宇的脸皮还变厚了。

谢嘉琅翻出书卷看。

文宇挪到他身边。

“我刚才是和你说玩笑话,你别介意。我这次去京师就是开开眼界,不指望高中……还有,家里已经在为我相看其他人家小娘子了,等我回去就娶亲,到时候你可一定要来喝杯喜酒。”

文宇说完,一笑,神情怅惘。

“不知道什么人有福分,能娶你九妹妹为妻。”

谢嘉琅凝视着摊开的书卷,一语不发。

青阳顶着寒风出去,从装行李的马车翻出几只手笼,进屋递给谢嘉琅,笑道:“这是九娘给公子准备的,我这几天竟给忘了!公子快戴上。”

几只手笼都是貂皮的,紧密厚实,颜色素净,样式大方。

文宇赞道:“好精致的东西!”

谢嘉琅戴上一只,手笼里面不知道是什么毛皮,非常暖和,手放进去,不一会儿冻僵的指节都暖融融的。

青阳看文宇冻得直搓手,想到谢蝉提醒他要帮谢嘉琅笼络同窗同年,让文宇也挑一只戴上。

文宇道了声谢,挑了个青色的手笼戴上,惬意地长舒一口气。

“真暖和,这里面还有小口袋,不会漏风……好精巧,你们府上绣娘做的?”

青阳仔细看几眼手笼,笑道:“这个是九娘做的,她说北边比江州那边冷多了,画了样式要绣娘做手笼,绣娘做出来的太笨重,她就自己做了一个,其他的是绣娘照着做的。”

文宇愣了下,垂目看着青色手笼,虽然极力想掩饰,还是难掩失落惆怅,沉默片刻,笑道:“九妹妹一直这么会疼人。”

火塘的柴火烧得哔哔啵啵响。

谢嘉琅专心致志地看书,偶尔眼眸抬起,目光扫过文宇手上的青色手笼,心头掠过一丝淡淡的波动。

谢蝉亲手做的东西给文宇戴,不太合适。

他示意青阳,要青阳另拿一只石青色的手笼给文宇。

文宇正失魂落魄,没有说什么,取下手笼,戴上石青色的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