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无奈,只能命人从御史台招来一名御史。

以资历晋升,不看政绩,御史纠劾不实还要获罪,无论多么出色的人才,也难以避免在御史台沦为蛀虫。

杜弼只是例外。

当然,这样一位三代廉洁奉公的清官却被高洋以贪污罪名冤杀,讽刺程度直接拉满。

在御史台钟,封述才具有普遍性。

当封述被人带来尚书省内,高澄办公的厢房时,两股颤颤,自以为高澄要寻他曾经怠政的麻烦。

封述出身渤海封氏,别看他很年轻,按辈分,封隆之还要叫他一身叔父,他们的血缘关系不同于高欢高澄与高敖曹兄弟隔了老远。

封隆之祖父封鉴与封述之父封轨是同父兄弟,两人真要见了面,这声叔父是必须喊的。

“下官拜见尚书令。”

封述进门便拜,只希望高澄能看在大侄子封隆之的面上将自己放过。

高澄当然不是要惩治封述,他之所以招封述前来,还是因为那句‘名法科条,皆述删定。’

在高澄看来,人就应该摆在合适的位置,停年格以及御史问责制的背景下,封述在御史台只能充当蛀虫。

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学家,编纂律令才是他应该散发光热的地方。

然而让高澄失望的是,在一系列问答中,封述确实熟知律法,但并没有展现多少让他惊艳的见解。

可仔细一想,封隆之也没有两个名叫封述的叔父呀。

他也想明白了,法律是需要钻研的,历史上封述删定《麟趾格》是在六、七年之后,也许这段时期学法又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