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既然要与关西盟誓,难道不应该杀使以表决心吗?

他到现在都没明白一个道理,如今是东、西两魏极力拉拢柔然加入自己阵营。

对于西魏来说,能与柔然结盟已经是幸事,他们不敢逼迫阿那瓌杀使。

而对于阿那瓌来说,维持住关东、关西之间的均衡,在他们之间待价而沽才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如今的局势不允许他左右横跳。

关东本就是富庶之地,高欢手握雄兵,又有高澄恢复秩序、组织生产。

即使关西也做了许多努力,比如效仿关东灭佛、清查户口等等,但底子就摆在那,实力增长无论如何也及不上关东。

两者之间本就悬殊的实力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关东太过强盛,才让阿那瓌决心暂时与西魏结盟。

帮助关西威胁关东,甚至直接出兵干预,这些事情阿那瓌都可以做。

但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高氏派遣使团欲要交好于他,若是覆灭带着这种使命的使团,无异于自断后路,彻底被关西捆绑。

阿那瓌最终放过了关东使团,甚至担心他们被人截杀,特意派遣一支军队护送使团南下。

做出这件事情,丝毫不耽误他与于谨所代表的关西势力缔结盟约,共抗高氏。

远在洛阳的高澄暂时还不知道两支使团不同的境遇,他正准备着手编纂新的律令。

原主二十岁时召集群臣编纂的《麟趾格》是《北齐律》的蓝本,也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渊源,不提对后世影响。

关东被关西吞并,律法却能够取代《北周律令》被隋唐引用,由此可见,这是一套多么优秀的律法。

有原主的珠玉在前,高澄难免起了较劲的心思。

但他着实对律法十窍通了九窍,偏偏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