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再过几年,我朝都可以随时将岁币中断,至少会将这个纳字去除。”
苏东坡眼中闪过几道光亮。
西夏对宋朝起的是重要的军事牵制作用,因为它屡屡犯边,不得不在陕西路驻扎大量将士,增加了冗兵与冗费,也给陕西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但非是宋朝的耻辱,两国交战,互有胜负,就是给了几个钱买安,那是赏钱,不象契丹那样,是一个纳字。到了南宋更耻辱,宋高宗写信给金国皇帝,在信上自称“臣构……”
其实归根到底,是面子问题。
但面子当真那么重要?
留苏东坡呆了一晚上,两人又谈了一些诗词歌赋方面的知识,如今苏东坡在文学造诣上早就超出了郑朗。当然,郑朗对此不是很介意,苏东坡也不敢自傲。
第二天苏东坡匆匆忙忙赶回京城,得趁契丹使者没有离开京城时,将郑朗这封信带到京城去。
果然,这个三百万,让辽国使者心动了,不敢做主,也没有再争执,匆匆回去。
宋朝因为财政压力,仍然很困窘,不过许多地方在转好。
比如陕西,九成以上的壮丁、蕃丁与弓箭手等兵役逐一裁去了,就连乡兵也裁去三分之二。去年一年的鏖战,让陕西百姓过得很苦,不过自此以后,逐步松压。
再比如禁兵。
本来禁兵不多,再加上前后牺牲了数万禁兵,没有再裁了。而且河湟与西夏占领时间不长,各地还有一些部族不满宋朝的统治,也必须要驻兵。同时丰州与府州、兴庆府与怀远军这几个地区更要驻扎大军,以防契丹入侵。
驻军暂时不敢减少,不过分散到这么广大的地区,生产恢复过来,当地供给,再加上兵士的屯田,至少在粮草上能几乎自给自足了。仅此一项,一年就会替宋朝节约大量钱帛。
而且宋朝以后不会再为战马与牲畜发愁。
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广杂粮,这会进一步缓解北方粮食的压力。特别是玉米,它不仅是杂粮,还是上佳的饲料,利于百姓养殖牲畜。
但郑朗在兴庆府的动作,使得宋朝财政进一步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