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说的是实情,几人皆苦笑。
要看,宋朝有的大工匠年薪能与一个知县相当,到了南宋时有的大工匠能超过一个知州,普通人做活一日工薪在一百文钱左右,是京城的,乡下则会少些,不过这皆是临时工,不是长期工。治河算是长期工,可是一个苦活,没有这个钱帛,百姓就未必情愿。
一个比较合理的薪酬。
“从八月就可以动工,到来年二月末,扣除假休与冬寒,陆续的每人用工能达到四五个月时间,仅是民工薪酬这一项上,就会达到一亿三千万缗到一亿五千万缗。还有相关的石材、工棚、竹木、火药、工具、船舶、车辆等物资,百姓的迁移安置,田产纠纷,若要苛民钱帛用得不会多,若不苛民,可能也会接一亿缗钱。大约就是这样。”说完了,看着庞籍、富弼、韩琦。
“如此,最好五年。”富弼道。
心里面早做好了准备,甚至准备是两亿缗,谁知道郑朗再度提高了预算。太紧了。
“国家经济基础如此良好,四年时间我也是算着国家收入的,若保证不了这个经济,首相不做也罢。”郑朗粗暴地说了一句。
这是有前提的,平安监与银行一年就有四千余万缗钱的收入,还有南方收入在逐年增加,江东圩、安眠监、蔗糖监与农田水利所增加的收入,以及商业比史上更繁荣所带来的商税,裁兵所节约的经费,实际自己只手就替宋朝一年增加了七千余万缗钱的收入。
虽说有多大蟹就会掏出多大的洞,并不要求多,在国家继续不减税的情况下,一年节余四千五百万缗钱并不是难题的。等于与史上相比较,多出三千万缗钱让大臣们去挥霍。
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呆在首相位置上,与尸位素餐有何区别?
又粗暴地说:“这仅是黄河,未来还有西夏,还有北方呢,用的钱帛更多,彦国,你以前与我叹息国家命运,现在这么好的基础,也给了你首相之职,为何为何?”
第七百五十四章 赵祯的绿帽子
一名御史放下手中的笔,不知道该不该记。
今天非是宴客,所有宰执全部齐聚,再加皇上,所谈的很有可能明天便化为诏书,诏示天下,于是这名御史充当了起居注。对于几名御史的慎重,郑朗无所谓,这些年与赵祯多次私谈,有时候有起居注官员在侧记录下来,有时候也没有,有该说的还是要说,没有,不该说的也不会说。
其中重中之重乃是皇储,可惜没有人明白他的心意,要么他长寿到能活到八十多岁,在朝野内外还有权威,不然,那番话很有就会产生作用。没有赵桔,那怕就是赵构这个王八糕子做皇帝,也比赵佶做皇帝做得好,至少赵构在节俭上与赵祯有得一拼。
韩琦十分不悦道:“行知,你的话太过偏颇,国家太平无事,五谷丰登,倒也能办到,万一有事,如何能做到提供这么庞大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