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定川砦就休想获得大捷,那怕兵再多,将再勇。
“这是灭国战争,大家连简单的准备都没有做好,陛下,还是治河吧。”郑朗又叹道。
“战前?”赵祯试探地问。
“算是战前,未打之前,必须考虑到能不能打,打了值不得值。”
天色黑了下来,崔娴让下人拿来蜡烛与蚊香,先后点燃,又重新沏了一壶茶。
赵祯说道:“郑卿,若治黄河,估计朝廷得准备多少钱帛?”
“陛下,臣看过,还画了一些草图。”郑朗说着从书房里拿来一个箱子,将箱子打开,不是一些,而是好几百张地图。看着这些地图,赵祯眼神有些恍惚。
郑朗道:“工程量很大,臣做过预算,有可能比隋末大运河工程量更大。”
大家一起倒抽了一口冷气。
这也是无奈的,从宋朝到金朝,黄河一直成为最大的危害,元朝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修了大运河,仍有危害。不过元朝也不会将汉人生活当成一回事的。
明朝开始着得内治,就着大运河开始实施束水冲沙之策,成功了,未完功,到了清朝,再度治河。这是历历续续留下的基础,就是这样,每一次花费都巨大无比。勒辅治河花了十几年时间,活活累死在黄河上,同时也用了无数的钱帛,才勉强成功。当然,那时的黄河更加恶化。
郑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黄河也没有后世那么恶劣,不过没有任何工程基础,花费会更大。
又道:“若想四年内得功,每一年需动用两百万以上的民夫。”
“这么多?”赵祯失神地问。
“也不算多,陛下,请看。”郑朗打开图纸。
“为何治淮?”几人一起惊讶地问。
“若想黄河好,黄河北流,加上淮河必须要治理,相互联手,不仅是利于运输灌溉,而且利于排水分水蓄水卸洪,若仅是治理一条黄河主道,上游在束水,下游水不得泄,非得出大事不可。两淮、京东京东,加上河北路,又能从河东路抽调一些民夫,只要薪酬不太薄,会有许多百姓自发前来,两百万民夫是雇佣制,而非力役,六路仅六百万户,壮丁能达到一千万,雇佣两百万民夫是可以实现的。四年的治河,若朝廷仁厚,薪酬得当,不但不劳民,反而是等于给两百万户人家更多的一条生机,相关的产业又能养活更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