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赵祯身体没有康复,此时也不能主政,政事然在文彦博与富弼手中,能自己抽自己脸么?
六塔河还没有出事,富弼与文彦博已经摊上大事了。
郑朗乘船来到六塔河,其实一路上已经能看出一些。在京城北端的黄河上,还能看到黄河波涛汹涌澎湃,但过了小吴埽(澶州西)后,黄河出现数处岔流,从小吴埽开始,一直到大名府,将这一平原地带肢解得肢离破碎。
黄河的水势也平缓下去。
这种平缓非是长江,一旦平缓,积沙能迅速沉淀,黄河也越来越成为一条地上河,就是没有六塔河,也迟早会出大事。
六塔河就在濮阳城,也就是澶州城的东面,自商胡埽东北修纳的一条蓄水新河道。
因为用来蓄水,上游与黄河相通,下游却塞死了,不入海。若成功,不仅蓄水,还能用来灌溉。因此此议得到富弼与文彦博的通过。于其说是河,不如说它是一个水库,河型水库。
郑朗看得很仔细,不仅看六塔河,还要看小吴埽,商胡埽以及其他数条黄河岔流。
看后心情沉重。
钱多惹得祸,比自己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修的规模太大了,长度与史上差不多,就着当地的地形,想长也无法长了,可是宽度与深度远远超出史上的规模。
郑朗写了第三篇奏折,再次请辞,但让文彦博与富弼,将贾昌朝召到京城议事,议六塔河。
两人顺着黄河西返。
在舟上时恒问道:“郑相公,那个高炉只能冶铁,不能炼钢?”
“高炉冶铁,转炉炼钢。”郑朗耐心地讲解了铁与钢化学分子不同之处,又说了高炉与转炉的原理。又说道:“这是一种理论,想成为实际,必须要更大规模的试验,研发成本更高,许多技术难题要一一克服。现在懂格学,学格物的人不多,没有助手,你一人无法研究成功的。关健还是火炮,这样吧,你先将黄火药放下,雷贡研发也放下,专攻火炮。火炮成功,让更多的人看重格物学,学习格物学,你的助手就会多起来。另外,向朝廷也便于讨要研究资金。”
饭得一口一口地吃。
一来一去,花了二十多天,郑朗不仅是看黄河,也与时恒讲解了许多理论知识。仅是理论方面的,化为实践还要很长时间,但必须将这种理论完善,让时恒知道其中所有原理,有方向的研发,便能将这几百年的差距缩小起来。
到了京城,贾昌朝耍大牌,他拿郑朗没办法,可是富弼与文彦博在他面前,只能算是两个小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