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当初设置仓法,提高小吏薪酬,本意是高薪养廉,诏令又再三警告,若再有各种贪墨行为,必严惩不怠。然今高薪发放下去,诸多问题依然存在。请陛下派出御史,为各路按察使,清查仓粮弊端,对于各个贪墨小吏严惩不怠。国家缺少治国安邦人才,但不缺少管理一个小仓库的小吏。再者,各保甲法的种种弊端,也要惩处。即为五等户入保丁,家有资产一百贯与良田三十亩以上者,全部收缴国库,让他们降为四等户。各按察使下去后不得结私,不得牵连,不得包庇,更不得朋比。为了配合清查,鼓励百姓举报,对举报者奖励保密。”
“郑卿……”
“不严不足以警戒,陛下勿要犹豫,如今几百万上千万百姓嗷嗷待哺,陛下是关心这么多百姓,还是关心那几千个小吏二三四等户?不惩,纲纪败坏,国将不国矣,即便房杜姚唐同时聚于朝堂之上,我大宋也将日薄西山矣,请陛下三思。”
“准。”
郑朗退下,本来还想说裁兵,以及特务营,军械监,但看着赵祯为难的表情,没有再说。慢慢来,吃得太多,一口气消化不了。并且派谁去按察,按察的效果如何,郑朗同样很怀疑。
总之,摊子开始腐烂,只能先将烂肉割掉几块,再慢慢图之。
郑朗这次进谏,不算是改革,只是补充与调节。诸臣也没有人反对,心中更关心着另一件事,看到郑朗退回班列,再次用眼睛盯着西侧第二位的夏竦。
赵祯也看着夏竦,然后看着陈执中。
郑朗说了许多,陈执中作为以前的二号宰相,也有过错。按照道理,不能担任首相,可是不让他为首相,让夏竦为首相,看着这些言臣虎视眈眈,只要自己一宣诏,朝堂必然吵翻了天,怎么办?
第五百七十章 平衡
赵祯看着诸臣,想揉脑袋,最后还是要决定的,不能真让枢密院拥有三个枢密使,说道:“陈执中、宋庠、丁度皆复所降官,夏竦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等于是与陈执中共掌首相之职,不过陈执中地位稍高一点,带着集贤院大学士工部侍郎之职,比夏竦那个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尉更贵。
何郯还想说话,赵祯抢在他前面说道:“何卿,勿得多言,若没有其他事务,散朝,两府相公前去都堂,商议郑卿所献之策,以便定落,解救灾民。”
不就是一个首相嘛,当真那么重要,外面还有几百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呢。
前去都堂,庞籍在路上低语道:“行知,你那个保甲法我以为不得法啊,当真能替国家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