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秦先生和他的剑 又生 1010 字 2022-11-11

“老工师,酸枣的铠甲我见过,这样,你们郡的筑氏眼下在不在?”秦郁道。

“他不在。”老者道。

“甲衣带来了么。”秦郁道。

甲衣,函人带来了。

秦郁坐轮椅过去,把酸枣郡的几件甲衣放在膝盖上,检查甲片间的连缀方式。

“老工师,甲器与剑器不同,甲片的形状和排布方式对于甲衣的牢固程度的影响远远大于材质,众所周知,编得好的犀甲甚至可以胜于铁甲,所以我认为,郡守的决策没错,这不关雀门的事。”通过观察钻孔与薄厚,秦郁得出一个结论。

老者的嘴唇发抖,颤声道:“司空,我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带头胡闹,丢人现眼不成!我听闻司空与尹公师出同门,恐怕,恐怕司空要包庇雀门的行径!”

秦郁道:“来几个北方人,递削刀。”

秦郁先不操刀,而是把六枚刀刃按头尾摆在一起,结果发现,连不成圆环。

老者揉了揉眼睛。

削刀连刃不成圆。

“老工师,看好。”秦郁这才翻过甲衣,握其中一把削刀,刃对准甲片内面。

“我途经酸枣,对当地情况有些了解。”秦郁道,“你们做的甲衣不符合标准,未必是疏于手艺,记得你们的筑氏为北赵之人,应是他没有校正削刀的角度。按中原通行的考工记所述,刮削甲片的削刃,六把能合成一个圆[1],而北方胡人所用的刃角往往偏大,这就导致下刀时薄厚有误,对你们的甲片造成损伤。”

秦郁一边与众人解释,一边调整磨削角度,手法娴熟,迅速地修过五枚甲片。

在场的赵国工师纷纷收紧刀袋。

“秦司空怎知筑氏是赵人?如此,可能还真是这么个理啊。”老者恍然大悟。

“之后,我会进一步核实情况。”秦郁放下甲衣,说道,“请诸位函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