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瞬间,石狐子便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把重心放在范片结构,却忽视了泥料配比,而这秘诀,秦郁在第一次为他示范的时候就告诉过他,只是他没用对。
“先生,我帮你揉。”
“羊角[3]三十六,菊蕊[3]七十二。”
二人隔着温厚的石板呼吸。
秦郁抬眸,也注意到石狐子的心事。
后来,厚薄不同的泥片被送入烧窑,火光亮起来,陶泥渐渐变硬,有些出现裂痕,有些变形,但大多数安然无恙,秦郁就平稳地操纵炉底风道,展示给石狐子看,但凡在可控范围,错了也没关系,石狐子这才进入状态,思维活泛起来。
精以配比,精以火候,他们最终所成的五色陶泥和雉鸡的羽毛一般纯正[4]。
六日之内,前六十道工序完成,他们根据烧窑的结果,配出了分别用于剑首、剑格、和剑身处的十八种泥料,也基本习惯了暗室的生活,接下来便要开始制胚。
泥箱里,平趴着已被驯服的青白色泥料;案头,摆满刃闪寒芒的大小砣刀。
秦郁抡起一把大砣,架在肩头,问石狐子道:“每模范一次,剑胚的尺寸便会收缩百分之二,用泥也需由粗至细,更换一个等级,依你看,咱们几次为佳?”
石狐子拿起旧秦剑工图,用细砣一尺一寸在泥床上勾勒出剑身的形状:“先生,在垣郡时,我们的人力有限,所以要靠精细范片尺寸来减少后期工量,然而这次,先生问公冉大监要了八千良工,人力是绰绰有余的,我们的重点是让金液能顺利通过范道,不应该再收缩范道的通流面积,依我的经验,需要三次。”
秦郁听着听着,笑了。
“先生为何笑?”石狐子道。
“我在庆幸,庆幸我先生于你。”秦郁把砣刀递给石狐子,“来,一起切削。”
石狐子微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