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央见一轮冲锋不能摧敌,便即勒束士卒暂退,重新整列,然后再冲。就这样厮杀良久,晋势三前,羯势三却,但最终也不过后退了不到五十步而已,双方仍属不胜不败之局。
王续对石生说:“晋人虽勇,然我军力占优,足以遏阻之。待其强弩之末,大王及时发起反击,或有机会破敌——当红日西堕之时,辉光直射晋人眼目,便是我军转败为胜之时了。”
随即他却又警告石生,说:“刘央宿将也,臣实不解,何以日初升时不先攻我,何以见不能摧破我阵,不肯及时收兵啊?乃恐其所谋者,正在日西之时,好伪作退败,其实暗伏兵马于后。大王虽可前进破敌,慎勿远追,以中彼獠奸计!”
石生笑着点点头:“参军所言是也,我知之矣。”
其实两军才刚交锋,石生就估摸出来了,晋军阵列之整、士卒之勇,以及进退趋避、指挥由心,都还远在自己此前的判断之上。因为地形相对狭窄,则自己的兵数虽然两倍——若加守垒之卒,则是三倍——于敌,却不能分进合击,只可运用车轮战术,比对方多投入一倍的生力军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指挥得当,不出纰漏,是很有机会打个平手的,至于当面破敌,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种仗,打起来真的没啥意义。此番出战,完全是因应对方的激将法,为了向全军乃至天下人展示,自己并非怯懦之辈,更不是什么石勒的女公子……既然自己出战了,还没打输,那就足够啦,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所以他不必王续提醒,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一旦红日西堕,阳光照射对晋人不利,自己就趁机发起反击。只要逼退晋师,将战线恢复到最初位置,甚至还能够前进一二十步,那就可以对内、对外宣称,最后的胜利者属于我赵军。到时候不管晋人如何引诱,我绝不远追,以免过犹不及,反遭挫败。
两军搏杀良久,红日越过头顶,逐渐向西北方向坠落下去。终于,阳光直射而向晋阵,受其影响,晋军的进迫之势稍稍一滞,刘央急忙调整部署,再度朝后收缩。
是其时矣!石生立马阵中,重又提起长刀来,双目炯炯,注视晋阵,随时准备将刀锋朝上扬起,下达全面反击的指令。就在这个时候,忽见晋阵一变,士卒以数面大旗为核心,快速聚拢,就此现出了几道宽阔的缺口。
随即隆隆的马蹄声响起,数百身着重甲的骑士在侍从护卫下,即自缺口中整齐地驰出,然后左右一分,于军前列阵。石生不禁小小吃了一惊,定睛细看,但见人皆重铠,马亦披甲,装备之精良,实为平生所罕见!
他也曾经跟鲜卑兵作过战——虽然不是拓跋鲜卑,而是段氏鲜卑——知道鲜卑军中常有长槊骑兵,人马皆被甲,冲突之势甚为猛烈。不过这种重甲加马铠的全套装具,价格极其昂贵,鲜卑人里也只有所领超过百帐的中小贵族才可能置办得起——大贵族直接就为将了,未必亲临前阵——所以段部的重骑兵亦不过二三百之数罢了。
至于拓跋鲜卑,据说比段部更为精强,然而就石虎在交接时所言,每战最多不过遭遇如此这般三五百骑。石虎还曾经提醒石生,说:“于此鲜卑重骑,不可直逆其锋,只能以坚阵、长矛阻遏其冲锋之势,待其力尽,然后可破。幸好其数不多,若有千骑来,即我亦不能当……”
石生心说我当时还盼望着,既守并州,可以有机会见识到这般鲜卑重骑,倘能尝试击败之,剥下装具来,就可组建我自家的重骑兵部队……然而如今见到晋人的重骑——估计是自鲜卑处学来,甚至就是商借了部分的鲜卑兵——又与石虎所言不尽相同,其列甚整,无数马蹄应和鼓声,几乎同时起落,大地也为之震颤,不必接触,即对我方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这般精锐,果然不可硬拼,只能先牢固防守,再寻机发起反击了……不,这多半晋人以攻代守,是准备退兵的先兆,我若能遏阻之,宁可不追,今日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