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摇椅上,李延庆又琢磨起了吴观对士兵的分析,想起看过的史书,这唐末藩镇割据的根源不正是士兵吗?
唐末五代是一个门阀贵族彻底解体,底层民众崛起的时代。
因为土地彻底的私有制,使得朝廷只能实行募兵制,士兵的一切费用都需要朝廷来出。
这些受到招募而参军的士兵,也有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渴求。
他们本就受到压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参军谋生。
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手中的兵器能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时,消极罢工、抵抗命令、甚至起兵谋反就成了常态。
凭什么出身门阀的人生来富贵?凭什么官老爷就能盘剥百姓?凭什么上级军官就能压榨底层士兵?
我虽然只是个士兵,但我也想喝酒、也想吃肉、也想要女人,上边不给的话就先问问我这手上的刀!
唐末的藩镇割据根源就在此,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底层百姓的产出满足不了上流社会的欲望。
在乱世之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又不得不依靠底层的士兵来维持统治。
唐末所谓的藩镇割据,除了少数野心家外,大部分节度使都是身不由己的,节度使代表的是藩镇全体士兵的利益。
要归顺朝廷,节度使就要上交赋税给朝廷,一旦上交了赋税,就满足不了士兵们的需求。
满足不了士兵需求的节度使,往往会被藩镇内的士兵们灭掉全家,再推举一个新的节度使上台。
因为发不起士兵的俸禄,被士兵们杀掉的节度使数不胜数。
如此状况周而复始,从唐朝中期开始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五代时期通过战争和屠杀,从肉体上消灭了不少藩镇的士兵,才结束了这一乱局。
唐末闻名天下的魏博军,就历经了后梁后唐两朝的三次大规模屠杀,魏博地区的牙兵被屠戮殆尽,魏博地区才被朝廷有效地统治。
此时,士兵倒逼节度使和朝廷的状况已经不常见了。
因为朝廷也摸清楚了与士兵相处的方法,那就是花钱买平安。
别看蒋达那样的州兵一年只有四五贯的俸禄,可那都是经过士兵们与节度使和朝廷的反复博弈后换来的。
以此时朝廷的财力,能给士兵这样的待遇,已是不堪重负了。
而开封城中的禁军,年俸都有十贯以上,逢年过节还要发钱。
甚至连作战时都要各种发钱,行军时要发开拔钱,扎营时要发扎营钱,上阵杀敌时那更要发大钱了,不然根本就指挥不动。
竹奉璘的钱财,顶多就能维持二三十人听他的命令。
要指使五百人为他卖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