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怎么样?蔡州十县之地,战略纵深不小,就算是丢掉一两县之地又如何?无关大局,现在蔡州摆明是要吞下颍州,只要达成这个战略目的,就算是丢掉蔡州几个县也值得,到时候稳定局面之后收回来便罢,淮右没有这个实力占领蔡州南部,袁氏在蔡州的统治相当稳固,这一点九郎就和我谈到过,淮右与蔡州最大的差距就在这上面。”
赵文山的话说得方涵心中一凛,“若真是这样,倒是需要小心几分,别都走到门边上却栽了筋斗。”
……
梅况是在颍上赶上船队的。
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舰船沿着颍水上溯,一路行来,风平浪静。
不过梅况还是自己登船之后才放下心来。
江烽纳妾,照理说他可以不去,不过想到来去也不过一两日,而且船队还在淮水上行进,所以他还是去了。
江烽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第一是确保河朔军能安全南下,第二才是配合河朔军协助感化军对抗蔡州军,但是这第二条却有些不好拿捏。
江烽明确告诉梅况,在确保第一条的同时,第二条可以任由梅况自己根据情况来做出判断决定,江烽本人不会干预。
这看似对梅况的看重,梅况也知道这其实也是一次考验,对自己战场运筹帷幄能力的一个考验。
颍州这一战局面相当复杂,而蔡州军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气势而来。
现在感化军增援部队正在星夜从亳州和徐州往汝阴赶,而河朔军摆出南下的姿态其实就是要吓阻蔡州军,让蔡州军不敢轻举妄动,为感化军援军赢得时间。
站在船头,梅况正在仔细的打量着船帆。
这大概是中土第一次出现的三角帆,三角帆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利用逆风,虽然在操作上更加复杂,但是却能更好的调整船行方向,提升船行速度。
梅况一直有些疑惑,怎么这种很显然只能是水上专业人士才能通晓,甚至造船多年的技师都未必能弄明白的改变帆种和调整桅杆和帆形的知识居然是江烽提出来的,而且他提出的种种建议初一听起来都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在寿州的造船技师们经过了试制改造之后立即就叹为观止,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些东西并非术法一道,有些道理甚至很浅显,但是却从未有人想到过,而江烽去能如数家珍的一一点穿,让梅况都不得不怀疑也许这位主君就真的是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