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没有对沈括死心。《梦溪笔谈》做不了假,后世对他的认同也做不了假,沈括应该有颗科学的心,他相信沈括会给他带来惊喜的。
唉这沈括还真受不了官家这样。被赵曦拍过的肩膀,一连好几天,沈括都觉得特沉。
没隔夜,政事堂还是知道轻重的,过了晌,赵曦刚刚送走了苏颂和沈括,政事堂的诸位就来了。
“官家,事不宜迟,开科的题目真的该定下了,往年这时候已经锁院了。”
不是韩琦咋呼,确实是这样。当考官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中,以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泄露试题与学子请托现象的发生。
而现在,朝廷居然连新科的命题方向还没确定。关键是,今年朝廷开科已广而告之,各州府的解试已经结束,通过解试的士子已经齐聚汴梁,真不能在耽误了。
“今科题目之争因王与司马相公而起,朝廷因此还专门举办了庭辩。是不是有胜负的结果,此事该告一段落了。”
赵曦说完,还看了看王安石和司马光。还好,没什么不忿。看来这哥俩也算是想通了。至于政事堂的其他人劝说赵曦不信,就这哥俩的性子,要是能听进去劝,就不会到这地步了,甚至连庭辩也不会有。
某些方面,赵曦还有点庆幸有这哥俩。
“其实从庭辩来看,每一家学派都有其成为一家之言并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基础,士林认同并非没有道理。”
“既然如此,为何要分出个胜负来?又为何非要确定开科题目的方向?”
“官家,科考题目有限,不可能尽收诸家学术于一朝之科考”
这是官家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考,就是官家在做太子时,也未曾关注过科考不需要。造成官家对科考题目的不了解也是正常的。韩绛赶紧做了一下说明。
“这个我清楚。不管是王相公和司马相公之争,还是庭辩之论,其实都是经典的释义之别。而科考的题目,不外乎经史子集四书五经。”
“如今庭辩已过,而庭辩中各执一言并非一点道理没有,各家学术又在各地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的方向了。”
“如今,朝廷并不需要改什么题目,该怎样出题还怎样出题,只需在批阅时不以一家之言定取中与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