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无事之秋,偏偏这时候来了外使,还是辽夏接踵而来……这就成了多事之秋了。
这接待外使的事……也就是称为馆伴使的差事,并不算大事,就是相公们随口一句话定夺。
赵曦也没关注这个。
好像自从西夏那个小皇帝,叫李谅祚的亲政后,往来的使臣越发多了起来。
就是是否改姓李,都要跟朝堂打个招呼。
别以为这孙子是要臣服。在使臣往来的同时,骚扰边境的事,就没有断绝过。
倒真跟他爹有一拼,纯粹的出尔反尔特性。
只是这北辽……凑什么热闹?
“辽夏之使,皆因榷场交易国朝易货量大,而要求增加岁赐。”
这……赵曦听明白了,也就是贸易逆差呗。
榷场交易没赚到钱,干脆就直接来讨要了。挺无耻的,比后世有些强权国家还无耻。
问题是人家就敢这般无耻。而朝堂上提及,居然没人觉得这是侮辱,反倒是沾沾自喜。
是啊,是该沾沾自喜!
别看每年都打发些岁赐,最终还不是得重新回到国朝吗?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满朝堂的士大夫认为,岁赐……也就那么回事。
没人想过,那怕没有所谓的岁赐,只要榷场开放,国朝的商贾同样能赚回来那些钱。
接下来的谈论,赵曦压根不往耳朵里听,污耳朵!
这本就是磨牙的事,也不是一两次朝议能定下的。
算是漫天要价吧,接下来就是讨价还价……说起来都羞愧,人家跑来强硬的提非礼要求,自家朝堂上还一本正经的议论!
遇到这情况,真正应该做的是:大耳光子甩过去,喊一声:去你大爷的!
可惜,国朝没这操作。
大概过了五六天吧,是早朝过了五六天。具体辽夏的遣使提要求多久,赵曦还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