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非也明白,公司之所以在一开工就出现这么多的报废,就是因为自己缺乏强悍有力的车间主任。从苏联倒是能够搞到,但是这个年代,苏联的车间主任跟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况且,即使搞来苏联的车间主任,或许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
这些工人都是已经有数年没有干活了,虽然在之前由组织过培训,但是那些培训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完善,就像当年八路练枪一般,老是端着个枪瞄准,不打出去很多子弹找感觉,根本就练不出神枪手来。电视中写那些直接趴在地上练一段时间的瞄准就能够成为神枪手简直就是扯淡。
在技术行业,三天不摸就手生。因为很多技术工种,尤其是那些高级技术工人或者技师,在对于精度以及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很大的程度都是靠着感觉。当初陈东升那样干,是因为对于自身实力的相信。七个μ的公差,对于一个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高级车工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难保证的尺寸。
毛东升最大的错误就是,在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干高精度的活,手感还没有找回来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干。不稳定的手感,带来的就是不稳定的技术表现,所以,他栽在了他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云非以前的车工师傅遇到一个首都来的高级技师,不是干活的,专门在全国各大国营工厂里面进行表演。他表演的就是一种车工技术最高体现的技能——镜面车削。
所谓镜面车削,就是在高精度车床上用精细修研的金刚石车刀高速精车有色金属件,可使加工精度达到it7~5,表面粗糙度为ra004~001微米,零件的表面无比光滑,跟镜子一样。这种切削,一般是在零件表面层的晶粒组织内部切削,所以能够达到镜子那样的表面光洁度。
当初那个全国到处表演的车工,也不过四十多岁。如果他一直使用高精密的车床,也不会有什么让人好奇的,毕竟只要机床精度能够保证,技术一流的车工都能够干出来。那人之所以牛逼,就是用普通车床可以达到镜面车削的效果,更为重要的,他车削的不是有色金属那样容易车光的材料,而是最为普通的45号钢材。
不过可惜的是,那个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表演成功的车工,到了巴蜀,花了数天时间调试云非师傅所在车间的那台六十年代初期国内生产的6140车床。最后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整个车间都积满了人,人们也不管能否看到,甚至很多看不到的工人都爬到行车上面。
然而,在数百号领导以及技师的注目下,却失败了,最后只能悻悻地离开。
当时云非跟着那个本来专门培训高级技师的师傅学习车工的时候,他身份就告诫他。如果你要想一辈子保持你的技术,你就永远不能停止干车工,如果你不干车工,永远都无法让你的状态保持在巅峰,长时间不干,你除了能够开动车床,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甚至你会连两三丝的公差都保证不到。因为你的思想虽然还能够保持这那种感觉,但是身体已经忘却了。
云非之所以当时当来到这个世界,占据这个世界云非的身体之后,当初在刘于水那家加工作坊想要应聘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身体对于那些机床的感觉还在。
优秀的技术工人,如果有几天没有摸机床,在见到机床的第一时间,就会忍不住想要操作一番,以满足身体各个记忆细胞对于这方面的渴望。
就拿现在的云非来说,如果他再去开机床,根本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把一台陌生的机床调试到最佳状态,同时,也无法用陌生的车床车出他当时用来跟庆丰机械那些车工进行技术比武的那样八级钳工终极考试的细长轴。
况且,现在整个工厂的各种零件的工艺,可都是由那些苏联工程师以及技术员设计出来的,他们这些实干派,能力远远超过中国的工艺工程师。尤其是苏联以前的军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都是精度要求比较严格,精度等级比较高的军用产品的零件。
机床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完善而又合理的工艺,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整批零件的精度,更能够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