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权笑了。“她没说,不过我听那口气,姑父恐怕是要一起的,只是行程未必完全相同。这是公私皆便,可能是先探探口风。”
孙策也觉得如此。朝廷想试探他的态度,杨彪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在正式宣诏之前,先派杨彪来,和他商量好相关的事宜,达成妥协,避免发生明显的冲突,这是最稳妥的做法。这么做本身就说明朝廷已经认识到了危机,也非常务实,并没有以为大义在手就颐指气使。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了,坏事是没有回头路了。
好在他也没打算回头。
联想到陈王宠的儿女准备去长安,孙策不禁苦笑了一声。朝廷最近动作频频啊。虽然态度比较务实,蒋干也传出朝廷不想撕破脸皮,却不能排除他们会冒险。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毕竟有限,朝廷有大义在手,又有幽并凉的士马和益州的财富,万一脑子一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凡事有备无患,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尤其是军队,这时候不能乱。
“你看着处理吧,有什么需要,及时跟我说。”
袁权有些迟疑。“事……倒是有一件,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适。”
“能让你这么为难,看来不是一件小事。”孙策笑出声来。“你自己先想好,觉得适合就说,觉得不合适就暂时不要说,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说。”孙策看向远处。“高柔很快就到。”
袁权考虑了一下,站了起来。“反正也不急,我再考虑一下吧。”
孙策斜睨了她一眼,笑而不语。袁权翻了个白眼,转身下去了。看着她一步步地下了山,孙策暗自叹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执念,聪明如袁权也无法避免。大概是感觉到孙策的目光,袁权走得非常稳重,除了裙摆,身体的其他部分纹丝不动。但即使如此,她的成熟风情还是和夏日的阳光一样灿烂。
二十三岁,正是女人最美的时候。
看着袁权消失在树荫中,孙策转身叫来诸葛亮。“孔明,你对浮屠之说了解多少?”
“略知一二。”
“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