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年来,倭国和大明商贸往来,还算密切。大明的物产书籍,都受到了倭国的追捧,价格很高,利润丰厚。”

朱棣点头,“这事朕知道,纪纲不就是在做这个吗,他每年都能给朕送两百万两以上。”

柳淳哑然,“陛下,若是郁新也靠这个发财,那就太丢人了。”

朱棣眼睛瞪圆了,怎么,朕赚钱的法子很低级吗?

柳淳连忙解释,“不光是倭国,还有许多藩国,他们自身的手艺不行,因此只会象征性铸造一些货币,然后流通大明的钱币。各国除了采购茶叶丝绸之外,还有一个大宗,就是铜钱。”

柳淳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历代以来,都有这个问题。按理说别人用中国的钱币,那不是好事情吗?

麻烦的是中国也缺少铜,如果货币大规模流失,会造成钱荒,因此严厉管制钱币,防止外流。可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周围人民的热情,他们千方百计,弄到大明的货币,充当通货。

朱棣不解道:“如今大明不是推行纸币吗?这些铜钱还有人喜欢?”

柳淳忍不住笑道:“我们推行纸币不假,可周围国家跟不上来。他们依旧喜欢铜钱。”

朱棣稍微迟疑,立刻明白了,“柳淳,你的意思是郁新把收上来的铜钱,偷偷运到海外,换成了金银,再拿回来?”

柳淳点头,“除了金银之外,还应该有铜料。”

朱棣也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郁新的套利手法。

明朝不断推行纸币回收铜钱。国库里存了太多的铜钱,这些铜钱的去处主要是铸成大炮。

郁新他挪用铜钱,去倭国换成金银,然后再顺道换回铜料。

军方要的只是铜,铜料比铜钱还要方便,因此没人会追究铜钱的下落,就这样,经过一番奇幻漂流,郁新的手上,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混账!”

朱棣再次爆粗口了,他当然不反对这么捞钱,相反,朱棣还跃跃欲试,想要大发利市。可问题是郁新竟然敢不告诉天子,独自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