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权军和赵国栋交换了一下眼色,曾权军示意还是由赵国栋来谈这个问题,毕竟赵国栋负责产业协调这一块。
“文总理,钱副总理,苏副总理,各位同事,刚才权军主任和我也听了各位的探讨和意见,权军主任和我也私下进行了一些探讨,我们觉得在铁矿石进口机制问题上,归根到底还是两个核心问题制约着我们。”
赵国栋也没有谦逊,既然曾权军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那他就要抓住,这也是他第一次当着其他部门的同事在三位大佬面前的表演展示。
“第一,就像刚才商务部和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几位同志谈到的,我国钢铁产业产能和结构性问题,钢铁产能总体过剩,但是高技术含量的特殊钢材依然短缺,在产品结构上依然存在相当缺陷,钢企规模参差不齐,分布分散,规模效应未能形成,面对国际钢铁行业规模化势头应对乏力。”
“第二,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对上游产业尤其是原料行业话语权和掌控权,这导致我们在谈判中底气不足,日韩企业可以大摇大摆接受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提价,为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在铁矿石行业中拥有收益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们前期在铁矿石上游的布局可以有效化解和抵御铁矿石价格波动风险,而我们则只能忍痛出血,被动承受。”
“第三,其实这个第三是从第一条演变出来的,由于结构分散,企业众多,利益迥异,难以调和,面对强势的铁矿石巨头们,我们难以形成合力应对,无论是哪家企业做代表,或者某个协会组织来牵头,涉及众多利益,参予者众多,加上铁矿石巨头们的情报网络早已深入到我们国内各钢企,所以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一手资料信息,面对我们,铁矿石巨头们占据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三位总理和周边其他部委的同志炯炯目光,赵国栋毫不怯场,事实上,越是这种场合,他发现自己内心越是有一种想要展现自我的旺盛斗志和欲望。
第八十七章 得失与熔炉
文国基对于这一位新晋的发改委副主任一直是抱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态,钱越据说很欣赏此人,而苏觉华对此人印象也相当不错,而自己呢?
此人在98洪水时给自己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但是这只能证明他的政治素质和某些方面的能力,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印象就逐渐淡化,但是号称宁陵经济奇迹的崛起再度提醒自己这个人值得关注,一直到此人升任滇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时,他才算是真正对此人予以足够的重视。
滇南的人事风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此人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在哪个领域他都能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情来。
钱越亲自点将此人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据说引起了中组部里边的一些不同看法,但是最后应该是彭枫同志下了定论才平息了这些不同意见,但能赢得彭枫同志的认可,也足见一斑了。
这样年轻的一位同志能赢得这么多人的关注和看重,自然有其不凡之处,文国基不想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所以今天他也很想要听一听这位号称宁陵经济奇迹的奠基人站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这个位置上对今天探讨的几个话题的看法。
不过就目前此人拿出的见解来,并不算有多少新鲜之处,这些观点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早就有了定论,只能说他的观点更激进一点而已。
“小赵,国内钢铁产业发展和铁矿石进口机制休戚相关,互为表里,可以说铁矿石进口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我国钢铁产业的盛衰,你所提及的几个问题都是事实,但是我想听一听你觉得应该如何来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文国基语气很温和,甚至还有一些鼓励的意味在其中,显然是要赵国栋拿出一些真正的东西出来。
“总理,我本不该在此班门弄斧,在座很多人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行家,在很多方面见识都比我更深刻,不过总理点名,我还是说一说我个人看法。”赵国栋并不怯场,侃侃而谈,“我刚才说了两个核心,一个产能和结构,只能通过调整,但是怎样调整我觉得需要商榷,实事求是地说,我不太赞同冀鲁两省的钢铁产业整合方案,他们提出的都是建立在以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为骨架基础之上推行强行整合,很大程度上都要借助政府行政力量来直接干预,这既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也有悖于政府只作为政策引导和监管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