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被替换这么大的公开消息当然不可能被瞒住,不可避免在时隔许久后传到德国,其他国社高层不懂华莱士和杜鲁门的区别,霍夫曼却看得很明白。哪怕他不知道华莱士有关中断援英、援苏的具体讲话内容,只要结合约瑟夫·肯尼迪的谈判过程和美国人事变化,他就能猜出美国立场的微妙之处——让约瑟夫带回去的和平条件为华盛顿拒绝了,主张对德强硬、继续维持战争一派占了上风,所以仗还得打下去。至于杜鲁门,霍夫曼比所有人都清楚他额头上贴着硕大的“强硬派”标签。
在这个大前提下,霍夫曼想看一看美国的决心到底有多大,或者说美国人口中的“抗争到底”到底是什么立场或界限。现在看来,英美这对欢喜冤家感情还没到破裂的程度,美国人这么快就派出援助舰队说明心气还是很高的——正如约瑟夫在谈判中暗示的那样,如德国不放弃日本,则美国不会放弃英国。
这尚在众人意料之中,但日本局势就有点出人意料。
科尔前不久发来消息通报了日本情况:第一是日方对二次西征态度暧昧,不像第一次时上赶着和德国沟通询问能得到多少好处,反而开始强调自身困难,譬如军舰不够、印度局势还未稳固等等,言下之意可能5月份都不能成行。第二是关于保护费。这一点日本人没藏着不肯说,反而如实坦白并说明拿到的好处,还向德方通报了苏联获得的物资数量与种类,希望德国体谅日方难处并予以谅解。
日本小家子气是出了名的,这次拿到24船物资(30余万吨)应该喜出望外,德方谅解不谅解日本都会这么做,霍夫曼犯不着为区区一点物资和日本怄气,那样格局太小。
当初支持堀悌吉的很大用意就是希望他能切断苏联外援通道,对方确实也履行了承诺,谈判40保护费的事霍夫曼同样知情,他最初以为只是堀悌吉切断援苏航线后给苏联人一个借口而已。最高统帅部包括他本人在内都认为美国绝不肯吃这个哑巴亏,这条航线肯定断了,万万没想到美国居然咬牙照办,这让他对美国的强硬姿态有点刮目相看,还不好指责日本什么——总不能日本放着40过路费不收专门为德国打工吧?强行让日本这么办也可以,但必须让德国补偿这40?那就轮到德国难受了。
科尔汇报了自己的推测:日方可能在5月中下旬酝酿一次较大的军事行动,风已吹起来了,具体去哪他并不清楚,但明白是以海军为主导,他猜测是不是日本在为反攻南洋为夺取澳洲做准备,不过现在日方口风比较紧,只说有行动却不说具体地点让人感觉棘手。科尔认为该消息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日本为提高西征要价的故意之举,如果站在这个立场上,他大概能解释为什么日本对二次西征热切不高——两个目标间肯定存在相互抵触,他希望国内对此有心理准备。
听到凯特尔在会上抱怨日本不守规矩,指责堀悌吉不够卖力,霍夫曼就哑然失笑:国家与国家间都很务实,双方不可能把自身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托出,正如德国不可能告诉日方有关高加索战役、对英空袭的真实目的,日方对德国保密下一步军事行动也完全正常。
霍夫曼最怕日本脑子一热北上去打苏联或南下打澳新,40保护费虽让他觉得画风里不对,但至少北进可能性已基本排除了。至于南进,倒是与目前日本派遣舰队去中太平洋破交的逻辑体系一脉相承,他对此无可奈何。说到底日德只是基于以利益为纽带的同盟,不像英美还存在最基本的文化认同,换而言之只要美国给的价高,他转手就能把日本给卖了,半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可惜美国人非但不肯出高价,还选择和德国继续打,这让他颇有些恼火。
基于这种现状,他不但不能指责日本,相反还要继续拉拢对方,各类武器装备只要日本肯出钱都可以卖,毕竟日本现在难得都是聪明人掌权。霍夫曼潜意识里认为堀悌吉不会去打南洋,更不会去占领澳新——那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他不相信以对方的精明看不出来。对方一定深有用意,自己一定要多想想各种可能性,用不着逼迫太紧。
对元首的判断众人深以为然,40保护费一节让所有人对堀悌吉的生意经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海军几个将领终于懂得为什么他们只是将军而堀悌吉还能当政客——本质上小泽和冢原才是纯粹军人,会做生意能搞政变的堀悌吉却不是。
“很好,美国舰队来得好!”霍夫曼微微一笑,“好就好在这充分说明了美国人卖血卖肾也要援英、援苏的态度,说明我们还没把美国人打痛,也说明下一步战略方向抉择少了很多可能性。”
“2个党卫军美国师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凯特尔大感惊愕,“这美国人民也能忍?还有没有一点民主体制?还有没有一点造反精神?”
“说明我们对美国的民主体制认识得还不够深刻和到位,对美国人有钱的底蕴还不够理解透彻。”
“英国人估计把希望寄托在这支美国舰队上。”约德尔分析道,“等打掉这支舰队,看英国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