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

在型号上,老迈的t-3476逐步换成t-4385,新锐的is-1、is-2坦克也开始生产出来。至于减少的装甲战能力,则强调提升普通步兵的反坦克能力,后者依仗的武器就是红军三件宝——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反坦克磁性手雷和苏联山寨版火箭筒。

到后来由于燃油短缺,莫洛托夫鸡尾酒瓶没了;德军坦克普遍涂了抗磁性涂层,手雷也没多少用武之地,但苏联火箭筒流行起来,其响亮的名头连在柏林的霍夫曼都坐不住——苏联人仿造的火箭筒叫rg。1943年年末推出了rg-1,1944年初又有了rg-2,所幸德国专家做过测验,不知是苏联仿造水平不过关还是生产技术有问题,两款rg都不如德军同款产品。但即便不如德军产品,对付4号或其他装甲车依然绰绰有余。

幸亏苏军rg出得晚,再加上1943年入秋后苏德战事主要在中央战场的广袤平原展开,rg用武之地不算太大,如果德军敢去贸然进攻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这种地方打巷战,保管装甲师进去、装甲营出来。

德军对此进行了紧急调整,在本方装甲力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稳据上风后采取了新策略:一方面不在东线装备新的步兵反坦克武器,防止再被俄国人缴获使用;另一方面对部队三令五申,绝对不允许坦克去打巷战!即便这样,倒在rg下的坦克和各类型装甲车辆也有几百辆,虽然很多仍可修复,但毕竟是不大不小的隐患。

苏方也不认为单靠rg就能改变被动局势,他们还是将希望押宝在重型坦克上,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对skb-2设计局提出了迅速完成is坦克的要求,is-12两个型号同时设计、研发。is-1定型时间更早些,虽然性能上比虎式坦克略差,但胜在进度快,急于扭转被动局面的苏联依然将其投入了生产;而is-2在is-1基础上继续完善升级、力求压倒虎式,为给is-1的生产让步,伏罗希洛夫亲自下令is-2多等几个月先完善设计,促使后者更成熟一些。

在1944年1月末完成的is-2样车由于深受虎式坦克冲击,与历史上的is-2存在一些不同(无论前期型还是后期型),首上装甲厚度为12060度,防御力超过了德军虎式10050度的水平;火炮是一门122l43榴弹炮,也超过了虎式的88l56;重量是455吨,比虎式轻25吨,但因为发动机比虎式所用的hl230+要小100多匹马力,因此机动性还是虎式更佳。

is-1与is-2的底盘基本一致,但火炮、装甲均弱于is-2,唯独机动性比is-2要好,在苏方看来整体战斗力不如is-2,所以斯大林同志才大方地将is-1的样车和全套技术资料送了美国一份,更先进的is-2他们显然不肯拿出来。

现在,不知道虎2存在的红军终于庆幸自己有一款可压倒虎式的重型坦克了,按设计师们的说法:在1500-2000米距离上,is-2可首先摧毁虎式而不必顾忌对手;在1000-1500米距离上,is-2与虎式基本能确保相互摧毁,但装甲更厚的is-2生存概率会大一些;在1000米以内距离上,除非必要,不建议与虎式对战,因为122坦克炮采用分装弹药,发射频率低,可能会被虎式用钨芯穿甲弹压着打。

斯大林看后深表满意,指示要妥善利用美援装甲钢,优先生产is-2,每个月至少要生产200辆,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将其提升到400辆以上,并指示威力更强大、50吨级的is-3要加快设计定型,争取在本年秋天能投入服役。

刚刚晋升大将、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又拿到最新支援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不断点兵遣将并发起小股部队冲击寻求轴心的薄弱环节,踌躇满志地准备一举席卷高加索平原……

第061章 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上)

4月10日,蔡茨勒紧赶慢赶终于回了柏林,此时对英伦三岛空袭已进入第8天,距离最终行动时刻越来越近,不过打仗永远不会按部就班来,刚抵达大本营指挥部他就得到了一个意外消息:昨天傍晚,配合行动的潜艇在格陵兰岛西南方遇到美军航母编队,粗略判断有3-4艘航母,3-4艘战列舰和一批轻型军舰。美军舰队速度很快,潜艇既没赶上追击更谈不上战果。

该消息立即引起最高统帅部的高度关注,霍夫曼本人也十分重视。今天白天舰队舰载侦察机搜索后未找到敌舰队,海军方面略微有些紧张,连带陆军也紧张起来。一天下来大西洋上侦察机不断穿梭,彩云改、大西洋督查四处翻飞,大有将北大西洋翻个底朝天的架势。

霍夫曼对此倒很有信心,北大西洋虽大,但只要有心去找一定可以找到,今天找不到就是明天,明天找不到就是后天,横竖不会偏离太久。英美舰队又没绝对优势,碰上了打就是,有什么好担心?他更关注英美的政治动向与战争格局。

切断英加航线、空袭英伦三岛不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用意主要有三:第一,敲打英国内部强硬派,告诉他们不要以为目前隔海对峙的德国除破交就没有其他办法;第二,试探英美联盟的牢固性——英美已分别有人与德方密谈和平,霍夫曼不相信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小动作,想看看这对冤家目前是否已同床异梦;第三,验证美国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并决定应对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