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打算为这件事与土耳其交恶,相反要显得大度一些,务必使土耳其与布尔什维克的关系恶化到不可收拾才行。不过不交恶并不代表他就愿意在巴库问题上充当冤大头,他想的很清楚:土耳其如果要想巴库的石油,必须与德国共同开发,而且必须是有利于德国的条件——反正现在德国有中东石油打底,科威特和沙特的大油田正加紧开采,有关石油工程的恢复与建设能力已到极限,不可能再为巴库投入更多力量。可笑的是,到现在为止土耳其都没提出“联合开发”的请求。
“鉴于实际情况,专家建议暂时放弃对巴库的修复,顶多是利用战俘等空余劳动力将废墟清理干净,如果还有人员剩余,可以打发他们进行输油管道建设。”
“不用这么麻烦,清理的事让土耳其人自己去干,巴库油田先扔在那里再说。”霍夫曼笑道,“让土耳其人先折腾,看看离开德国人他们行不行。”
第018章 高加索(12)
“我们石油供应的情况怎么样?动用储备的趋势止住了么?”
施佩尔叹了口气:“这问题怎么说呢,得一分为二地看:在生产领域,今年天然原油加人工合成油料产能至少可以突破2000万吨,运气好一点能达到2400-2500万吨,这意味我们每个月能拿到200万吨油,相比1942年全年1600万吨的规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提升。但从消费领域来说,空军与装甲部队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50,海军至少增加100,另外我们在意大利海军和日本海军身上又付出较大,光意大利海军现在一个月油料消耗就超过20万吨。幸亏我们在埃及和中东搞到了一批油料,再加头三个月东线战场比较平静,燃油消耗很低,综合平衡后勉强能维持,算是危险的平衡。”
“看来情况不算特别理想,最起码煤制油项目还不能砍掉。”
“今年不能,砍掉会造成缺口,战略储备目前只剩下不到500万吨,我还指望到年底能将其恢复到700万吨以上。”施佩尔想了想,又对霍夫曼说,“不过明年机会很大,随着科威特、内志两个大油田开采,再加伊拉克和伊朗石油产量进一步提升,预计总产量可达3600万吨,乐观一点有望摸到4000万吨——这样就可以停掉一些煤制油项目。”
“除石油外,煤炭特别是电力也是制约工业的关键瓶颈,煤炭更应该用来发电而不是不经济地合成为燃料。”霍夫曼无奈地表示,“所以我才希望停掉煤制油项目,但今年看来没希望了。”
施佩尔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担心,但马上汇报了一个好消息:顿涅茨克煤矿区已完全修复,即将大规模开采并发电。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历史上,德国刚刚恢复顿涅茨克煤炭生产就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而被迫撤退,最后只能将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煤矿再次匆忙炸毁,听到以顿巴斯煤田为核心的煤炭产区全面恢复,霍夫曼非常高兴。
一开始军备部只想恢复采矿,经过计算发现,顿巴斯煤矿年产量超过1亿吨,约占苏联煤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德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弱,数量很大,但要把这1亿吨煤炭运回德国去利用却存在较大困难。
顿巴斯的煤要运到德国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铁路从东线运到德国境内,铁路里程大约2500公里,经过东线各国,单独运输需要4-5天;另一条是走海路,顿巴斯往南100多公里就是港口,可以走亚速海-黑海-地中海这条海路运抵意大利再送往德国,这条路要走2000多海里,整体运输时间超过两周。
交通专家们经过精确计算,认为尽管顿巴斯煤田的地理位置很不错,交通也比较便利,但每个月要运走800万吨煤是不现实的,现有铁路与海上运力支撑不了这个规模,而且会挤占其他资源,如粮食、矿产的运输能力。
“如要有效利用这笔煤炭资源,大部分必须就地转化,少部分才能依靠对外输送。每个月最多可通过火车和轮船的回程运力运输100-150万吨,另外……”说到这里,施佩尔停住了口没说下去,从公文包掏出电报纸,“意大利方面表示因缺少煤炭极大地制约了工业产能的利用,战前他们从德国进口较多煤炭,战争开始后,因为我们自身需求增大而大幅度减少了对意大利的煤炭输出,墨索里尼首相应几个工业巨头的请求,向我发来电报希望能追加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