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李思明的突发奇想

1895年,卢米埃兄弟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

但是电影刚刚发明之后,只是拍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大街上的行人,他们会一直拍摄直到厌倦或者胶片用完为止。电影之父——美国的爱迪生和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对于电影的未来十分消极悲观。因为在经过一两次好奇之后,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花钱来看那些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呢?”

但是爱迪生的一位雇员发现,通过将不同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一个故事。于是,电影就成了一门艺术,而剪辑则是促使电影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让我们从地球飞到太空,使空间不存在距离,它也可以我们从现代回到过去和未来,使时间倒退或加速。

一部好莱坞大片通常要花费200小时的胶片,展开这些胶片,它的长度等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的距离。剪辑师通常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来构思剪辑胶片,来完成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完成的电影里有上千个镜头,每个镜头都以124秒一帧来计量。可想而知这个工作量是特别大的。

如果光是一个体力活,那就太好了,但是这却是一个技术活,必须根据导演的艺术思维去剪辑。成功的剪辑会让一部电影成为不朽,否则会让一部电影成为烂片。一个特别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战期间,导演莱妮·雷芬斯塔尔巧妙运用了声音,图像和高超的剪辑技术,把希特勒塑造成了天神。当同盟国加入了反德战争以后,英国剪辑师查理韦德里重新剪辑了这段胶片,把希特勒塑造成了一个傻瓜。不管是为了政治宣传抑或是娱乐观众,剪辑都显示极大的力量,改变塑造了人们的思维和认知。

对于李思明来说,电影是拍完了,但是他的工作仅仅是完成一半。这部电影目前已经花了近三千万元,这在1983年时代,无疑是一个成本高昂的冒险。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剪辑,李思明有些担心,在电脑技术还不太先进的情况下,靠机械和手工剪辑,无疑会加大成本和难度。为了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李思明不仅请来了阿瑟·托米特来做剪辑,还聘请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做特效。

提到工业光魔,就不得不提到乔治·卢卡斯。1975年夏天,乔治·卢卡斯获得了八百万美元的投资拍摄《星球大战》第一部。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了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当时的电影制作行业还没有电脑特效这样的技术,他们为了完成拍摄《星球大战》,自己开创了整个电影特效行业。从此,电影行业的传奇,“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正式拉开了整个好莱坞电影特效行业的序幕,并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的制作观念。1982年,“光魔”发明了一项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旅行:可汗之怒》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场景。

但是这个年代的特效并不为人所重视,那些科幻电影虽然都大卖特卖,但是好莱坞此时并不认可,认为那些电影缺少思想深度,没有社会教育意义。这跟后来电影中电脑特效大行其道完全不同。

“入股工业光魔公司?”大卫·弗兰克尔对李思明的突发奇想有些不可置信。这位中国人花起钱来如流水一般,一点珍惜的意思都没有。

“当然,如果能收购那是最好不过的。”李思明道。

弗兰克尔看了看曾智,曾智学美国人那样耸耸肩,表示无所谓。不过他觉得李思明为做特效,而专门去向另一家公司求婚,这事情办得是不是太没水平了?当初干嘛了?

“那好吧,我立刻派人去接触一下。”弗兰克尔见曾智也同意,至少不反对,只好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听着,大卫,这是项很不错的买卖,虽然我也只是偶然想到,但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认为,将来的电影离不开特效。就像卢卡斯的科幻电影一样,未来是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电脑技术将会完成我们今天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是不可能登上月球的,可是阿波罗不是照样将你们美国人送上月球吗?”李思明解释道。可是他的解释过于牵强。

“可是,我们是电影公司,不是投资银行啊?”这个美国人还是不太相信这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投资。

当乔治·卢卡斯接到麦克肯纳公司的请求见面的要求时,有些自豪,也有些疑惑。自豪的是,自己的这个现在还很小的公司的价值,终于有人表示感兴趣了。疑惑的是,自己到底要不要接受这个商业谈判,这不是自己擅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