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我们有必要将摊子铺得那么大吗?”徐大帅提出疑义,从正常的商业投资来讲,李思明的胃口太大,就像气球吹得太大了,爆炸的危险性就会直线上升。
“大了?不大。我们是一边建设,一边发展,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步到位。先把科技大楼建起来。”
“这个已经在开始了,我们邀请了香港的一些建筑师主导设计,并且考虑了未来的需要,以实用性为主。这毕竟是科技大楼,不是写字楼,不是公寓楼。另外,工厂区的建设相对来讲,要简单得多。不过这个机器设备,现在还没有着落。”
“那个日本人已经三番五次找我们,你说我们怎么办?”张华插一句。
“哑巴?”曾智问道。
“除了他,还能有谁?”袁候道,“当初没能入股我们的电影公司,这家伙现在很后悔。现在看我们在深圳搞得红红火火的,想入股。”
渡边三郎现在算是有钱人了,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当然不总是顺风顺水,有时候赚个盆满钵满,有时候却血本无归。他那个方便面工厂就是他唯一的实业。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讲,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业,还是很不错的。
按理说,这个日本人没事呆在日本办工厂也不错。不过他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电影产业是暴利产业,美国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即使在大萧条时期,单靠降低票价就可安全渡过危机,所以那些华尔街财团纷纷入主各大电影公司。本来他想入股李思明的公司,只是出于老朋友的关系帮一把,现在看到李思明的电影事业挺红火的,真是太后悔了当初没有坚持。
现在李思明这几位兄弟都在深圳摆出一份干大事的样子,让他砰然心动,尤其看到李思明等人的规划。
“哎,他现在还有点钱,他有日本人的身份,如果他能替我们弄到一些关键设备,就同意他入股,但是一定让他出出血,不能太便宜了他。”李思明下了决定,“周瑜打黄盖,他同意就干,不同意就拉倒。”
“另外,地产投资如何?”李思明问袁侯,袁侯负责财务方面的事情。
“港元仍在持续下跌,现在跟美金比价已经突破了1比9。英国人看来这次是铁了心地对抗下去,一点措施也没有。现在香港不仅是有钱人,普通老百姓也在骂港督。就连那些一直标谤中立的报纸,也在骂英国人。我们手头的美金,还有林老板借给我们的五千万,全部用来购买土地。这些土地倒不是黄金地段,都是些次重要的地段,英国人想急于出手,地价已经下降到了十年来的最低点。我们在九龙、香港岛和大屿山购买到了总共十块土地。”袁侯想了想,补充道,“本来想炒外汇的,押港元对美元比价会升。不过这方面的风险太大,还是当地主保险一些。”
在李思明的记忆中,这个地价绝对是太便宜了,因为记忆中是97年之前的空前高企的地价。这次金融风暴之后,政治形势将会稳定下来,英国人的底牌实在太少,中国不是阿根延,更不是鸦片战争时代的清朝。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地价从长远来讲,只能是上涨。事实上,不少华人老板在英国佬纷纷逃离香港之际,乘机崛起,地产就是一个例子,李思明等人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力。
“可惜,我不是学金融的,对金融方面历史大事件一无所知。要不然炒炒港币,那玩意挣钱比印得还要快。”李思明心中想道,“好像听说过日元在这个年代也会涨。哎,我怎么会去学什么破电子学,学金融多好!”
“阿明,你没事吧?别拿自己的头发撒气啊,这头发招你了吗?”曾智看李思明郁闷地抓乱了头发道,“那个叫渡边的日本人,人家现在最羡慕的不是有钱人,而是有一头还算齐整头发的人。”
“我会有事?我好着呢!好得不能再好了。”李思明没好气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