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没啥奇怪的,很符合长孙皇后的风格,官员们没有人反对。
其实在古代,许多的帝王帝后,葬礼都很朴素,因为但凡盛世,大多是提倡节俭的,节俭的美德是从上至下来发扬的,这里我忍不住想黑一下满清了,历朝历代,就数满清几个皇帝是最能折腾的,丧葬仪式最贵,所用陪葬最多,慈溪的一个地宫都建了三十五年,可想而知这地宫建的多华丽了,具体史料大家没事可以翻一翻,令人瞠目结舌,就满清这几个皇帝皇后的丧葬费用和规模,要是放在大汉,大唐甚至是富有的宋朝,那皇帝绝对屎都给喷出来,士大夫能把你祖宗十八代都喷出来,一个昏君的帽子就扣你头上了,那明朝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士大夫那都是以自杀的架势去喷皇帝的,没死就整天唉声叹息啊下一次继续,要是死了就等着青史留名,原本来说士大夫干预直言直谏,对国家是好事情,但是明末后期的时候,读书人就是为了喷而喷了,那些士大夫一个个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了,害国不浅,当然,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话说回来,朝堂之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攻讦自然是不用说的,为官之道如同蜀中栈道,一步是天府,一步是天堂,那真的是一步都不能走错的。就算是在吏治清明的贞观,也是如此。
李二那边安排好了长孙皇后的葬礼,随后又处理了一些积压起来的国事,这一次的早朝足足开了两个时辰,李二干脆就让大臣们到偏殿去用膳了,省的饿着。
那边朝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这次朝会带来的猜想,在朝臣们之中,那肯定是不会止步于此,不少朝臣们这时候都想着要开始活动起来,要么打听情报,要么去和他们所支持的皇子嫔妃互通消息等等,总之整个长安城的官场,现在都不太平了,不说人心惶惶,起码心里都是绷着弦的。
李二那边结束了朝议,却没有跟着朝臣们一起去用餐,而是喊了褚遂良单独到了书房去了,那边褚遂良跟着李二一起去了书房,没多久李二就发话了:
褚遂良啊,朕还要你去写一封诏书,写完了以后秘密送去兴元府交给蜀国公。
褚遂良那边拱手问了:陛下要微臣写什么诏书呢?
李二说了:朕多日未见蜀国公,甚是想念,且蜀国公年岁已大,蜀中道路艰难,回来长安一趟颇为不易,朕感念蜀国公为大唐所做的贡献,恩准蜀国公回长安城静养,暂时就这样吧,另外,这份诏书朕不希望有其他人提前知道。
诸遂良那边眉头一凝,拱手点头说了诺,随后就出去了。
褚遂良与蜀国公是旧相识了,褚遂良不相信李二陛下不知道,而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将蜀国公诏命入长安,又是让自己去写这个诏命,让自己去送,那就是说明李二陛下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绝对不会将此事说出去,甚至于在见到蜀国公的时候,还能说上一些话。
虽然还不太确定,但是蜀国公一旦回来长安,那冲击力绝对不用说的了,周王殿下的外公,李二的国丈,昭媛娘娘的父亲,开国元勋,这四重身份放在这里,那就不是一般的重了,甚至连长孙家族没准……
褚遂良不敢想了,再想去了那真的就是大地震大海啸了,总而言之自己干好李二陛下给的任务,接下来的事情,就只能指望周王殿下自己了啊!周王殿下,等待你的,将是漫漫长路啊。
当长安城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李毅也不过是刚刚抵达长安城门口而已,随后自然是不敢耽搁,就要进入皇宫去了,此时皇后还未下葬,李毅自然是需要去悼念的,当然了,守夜尽孝就不需要了,因为三天早就过去了。
魏征那边去了官署,相信会和李二陛下联络的,至于两个人之间说什么,那就不在李毅的参考范围之内了,关于邀蜀国公入长安的事情,武媚娘说了,暂且等候三个月,三个月内,肯定会有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