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毅听到魏征大佬说出“按律当斩”几个字之后,还是有点蒙逼的,这种情况下,那个老农民除了反抗好像也别无他法吧,难道任凭对方砍死自己?但是如果反抗失手杀了人,又要杀人偿命,这可如何是好啊,就算是法律也无法如此照顾到方方面面啊。
李毅正为了此事踌躇苦恼,那边魏征就笑着说了:周王殿下是觉得可怜那老农吗?
那还用说吗?那当然可怜了啊!那老农不过是路过,平白无故受此无妄之灾,现在因此杀了人,不禁自己受伤,家人以后无依无靠,甚至于自己还要丢性命……唉,可怜可叹啊。
或许此案还有许许多多的假如,假设,但是现实的东西没有后悔药可吃,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作为洛阳城的王爷,李毅就应该去好好定夺处理此案,他固然可以判罚那老农无罪释放,但是《唐律》放在那边,不是他一人说放就能放的。
李毅就挠了挠头了:但若此事真的按律法来的话,这也太过可怜了,该如何是好啊?
魏征摸着胡子说了:如何是好?方才说了啊,按律当斩,周王殿下你得按照《唐律》来判才行!
李毅正要反驳,魏征那边就神秘莫测的笑了:只不过……
李毅一愣,只不过?那就是说还有办法了!
魏征继续说了:只不过这老农虽说是按律该判死刑,但也不能在洛阳城执行,我大唐向来以仁德治理天下,法不过是治理天下的一个工具而已,陛下慎杀,体恤百姓,但凡有被判死刑者,关中一代皆需“五奏”,从定罪到行刑,必须奏请皇帝陛下本人五次,这是李二陛下亲自下的旨意。(李世民之前是三奏,李世民改为了五奏,以防错杀。)
除此之外,还有九卿会审制,也就是说,如果按律应该判罚死刑的人,案情经过必须要送到长安,经过三法司与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及通政史九卿联合会审之后,再将案卷送到李二陛下的跟前,由李二陛下来定夺此事了!
李毅一听,顿时就感觉到有戏了,这个案子基本不用自己管了,反正自己就按照《唐律》规定的来判罚,判死刑就好了,接下来交给李二了。
毕竟法律放在那边,你不遵守的话,法律还有威慑力可言吗?但是封建时候的古人,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死板,尤其是中国古代,以儒家仁义治理天下,乃是人治的时候,对于死刑那是慎之又慎,唐朝时候审理死刑就有九卿会审了,还需皇帝陛下裁决,所以说,唐朝的民事犯罪里,起码在贞观年间,很少有被错杀的百姓,甚至于有好几年全国上下无一人被判死罪,就是这个道理了。
法律是死的,人情是活的,而至于这个老农最后的命运如何,想想李二的为人吧!
李毅放下心来便不再过问了,不过想到了一个问题之后,就忍不住问魏征了:
老师,有一点学生不明白,为何老师您当初在编纂《唐律》的时候,要裁定斗殴时,后动手者杀人死罪呢?我知道斗殴的时候,情况会复杂,但是您可以裁定多种情况,比如生命受到威胁时,可以如同被抢劫,入室等情况下一样为了自我防卫杀死对方而无罪的条件吗!
魏征看了李毅一眼,忍不住抬手敲了一下李毅的脑袋瓜子,就呵斥了: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