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当李承乾从头到尾的叙述完了之后,那边李二已经耐不住了,都从位子上走下来了,看着那土豆,惊疑不定的问道。

“父皇,此事确实如皇兄所说,这土豆儿臣前后种了四次了,儿臣按照一亩地估算过后,也确实能有五石左右的收入,当然了,若是贫瘠些的土地,可能就没有这么多了。”

李毅硬着头皮如此说道,这件事情都给李承乾捅出来了,元贞殿的宫女太监们也确实都见到自己有在缸里种土豆,后来还开了片空地来种土豆,李二真的要调查起来,李毅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时候还要想着瞒得话,那就是欺君之罪了,这事可不能傻愣愣的拿头往上撞了。

李毅这么一说,等于就是把土豆的功劳给认领下来了,不仅如此,还有一个默默无闻,不为名利,爱国爱民的好名声,你想想,一个皇子发现了一个新作物,自己在皇宫里试着种植,还前后种了四波,才想着拿出来,担心自己年纪小,人言轻微,想着把这份天大的功劳让给自己的大哥太子李承乾,只为了不耽误土豆在春季播种,这种胸襟,这种担当,几人能有?!

李二那边也是神色新闻的看了看李毅,又看了看没有被名望诱惑而成为一名沽名钓誉之辈的太子李承乾,感慨着说道:

“好好好,毅儿承乾,你们不愧是朕的好儿子!这土豆一事姑且不论是否真有亩产五石,就光你们两人这份兄弟手足之情,朕就深感欣慰!”

李二这边感慨着说完,殿下的一众马屁精们就站起来一顿马屁,一个个的夸赞李二教育的好,不然太子和周王殿下也不会如此兄友弟恭,互相谦让的。当然了,对于土豆这种东西大家都还是颇为谨慎的,甚至有些人并不是很在意,周王殿下才几岁啊?十二岁吧?虽然说十三岁就能结婚生子了,但是十二岁的年纪,说发现了一个新作物,还能亩产五石,谁信啊?

虽然大家都没见过土豆,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出现一两个没见过的作物也不是没可能,但是亩产五石?周王殿下说五石就五石?就算真的种了四波土豆了,五石这个亩产说出去谁信啊?在大唐就是土地肥力最好的黑土地,那亩产也不过顶天两石多一点了,你这土豆种起来是别的作物的两倍还多?

真要这样,天下之人怕不是都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

当然了,不太信归不太信,对于土豆这个作物,大家都还是很好奇的。

李承乾之前已经将土豆来历和自己代李毅献上土豆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了,事情既然都到了这个地步,再畏畏缩缩的那就是矫情了,本身土豆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李毅带过来的这种土豆还特么估摸着是穿越之后土豆中的王者,自己种了四波都没退化萎缩,也没见得什么疾病大面积死亡的,如果真的能借此机会,以国家层面的力量在各地试点种植,实验两年之后进行推广,不说让天下百姓都不用担心饿肚子,起码餐桌上多一种菜也不错的,对吧?

李毅这边就开始讲土豆的好处和需要肥力,要研究轮作等等之类的细节都说了一遍了,唐初这些大佬们虽然很多都是士族门阀出生,但是他们并非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辈,这年头士族门阀也是要种田的,以前隋末天下大乱,虽说天天打仗,但是偶尔不打仗的时候,就算是将领都要带头种田,以作表率,积累军粮,李毅说的,他们也都能明白,至于轮作,其实在唐初就已经开始施行了,只是轮作这东西,大多要靠经验,有没有像现代那种各种精密仪器测量土壤成分,定时监控,大数据对比等等科学方法来找出合适的轮作搭配,在这个年代,只能依靠老农民的经验,有些是错,有些是对的,要说科学,却不敢说有多科学的。

当然,经验主义出来结论,大多数都是有用的,毕竟黑猫白猫只要你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嘛!

至于育种,大家也都懂,毕竟插秧之前都要育种,唐朝时候已经有插秧这种技术了,毕竟中国人擅长种田,民间聪明人也多,种的田多了,自然就会发现育种插秧这种技术的。毕竟中国人口多,不仔细研究种田的话,真的会饿死人的。

这一口气说完了,大家也都忘了除夕夜送礼贺词的事情了,李二听得入神,李毅说的头头是道,显然是研究过的,那边李承乾也把李毅写的本子拿出来献给了李二了,本子上自然是李毅的笔迹,毕竟这时候写瘦金体的也就李毅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