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今日不先讲课,且先随老朽将《齐风》吟诵一遍。”
课堂仿佛恢复了正常,抑扬顿挫的诵读响彻桃林,浮丘伯让众人挨个起身,将十一首《齐风》诵读一番。白生吟诵了《东方未明》,得到了浮丘伯的夸奖。
而轮到下一个,名叫“申生”的即墨弟子时,他颂着《鸡鸣》,一时间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在发抖。
这诧异的情形,却没有人笑,皆感同身受。
接着,他们又拿起树枝,开始在面前的沙盘上,以齐文字,书写其中的章句。
齐系文字不独齐国一家,包括齐、鲁、邾三国,异体字繁多,装饰笔画醒目,看上去很花哨和漂亮,就像齐人的生活一般。
往常大家对写字这种简单的事,都有些兴趣寥寥,但如今却个个都那么专心。桃林十分安静,能听见树枝划过沙子的轻响,有时候一些鸟鹊飞过,叽叽喳喳,但是谁都不抬头看一眼。
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写着,仿佛这是最后一课。
等一些做完后,日头又往西边偏斜了几分,浮丘伯叹了口气,让众人停笔,说道:
“今日,我不仅要讲《诗》,我还要说说,儒林之史!”
……
桃林之中,简洁而富有逻辑之美的话语,用大儒浮丘伯沙哑而苍老的声带说出。
“余从荀子学,荀子言,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
“故孔子担忧王道废而邪道兴,于是编定《诗》《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便沉迷不已,三月不知肉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开始校正乐章,使《雅》《颂》之乐各归其位,有条不紊。但由于世道混乱,无人起用孔子,他只能感慨:‘若有诸侯肯用丘,只需一年,便可治理好国政。’当时,鲁西郊猎获麒麟,孔子闻后哀道‘吾道穷矣’,于是在孔子最后的日子里,撰写《春秋》,以当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博大,后代学者多传录之……”
孔子有教无类,便是天下私学之始,它取代了已经衰败的官学,大行于世,至今已数百年了。
浮丘伯接着说道:“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但不论是三晋,还是齐楚燕鲁,皆有儒生遍行于世。在西河者以魏言教之,入稷下者以齐言教之,在兰陵者以楚言教之,故天下并争于战国,懦术虽绌却不废。尤其是齐鲁之间,学者不绝。于威、宣之际,有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孔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