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此。”房玄龄了解这个情况,所以也不回避。
李世民再问:“一个优秀的舶司管事,必须要识字,而且要能读会写,精通算学,熟知天文、地理、各地风俗,以及读得人术等多种学问。这样的人怕永远也会再去务农,作官也未必合适,那么他们的身份呢。”
没等三臣子开口,李世民又问道:“慈溪县第一纱坊,那纱坊的管事年龄朕记得有五十岁左右,他作官不行,是被吏部连续三次评差的下县县令,却把纱坊四千架纱机,里里外外三万多人管的头头是道,难道这不是才华。”
“臣等需要众议。”房玄龄没敢接话。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了,这是要改变大唐的等级结构,能改多少,怎么改。
这天下大议,接下来如何议。
李世民可以说给了大唐朝堂一个难题,相当有难度的难题。
你说要,管了三万人的第一纱坊管事,难道不是人才,这样的人算是工,还是士呢?
崔君肃这时开口:“圣人,您是否还想过,乐、画、厨、医等等,事实上并非士、农、工、商所以包含。”
“卿,深得朕意。”
“那么臣等明白了,这事当真需要好好议一议。臣有件家事,想说给圣人听。”
崔君肃说有家事,这话倒让房玄龄与唐俭多少有点意外。
李世民示意三人坐下:“慢慢讲,能和朕提及家事,朕心欢喜。”
崔君肃坐下后说道:“圣人,臣的儿子,还有几个子侄,都不想出来作官。朕的儿子已经连续数月,每过约十天就会来信问臣,南海舶司,远洋第一、第二舶司,不是筹建完毕了,为何没有公开招人呢。”
“朕不记此事了,只知道当初远洋两舶司暂时负责对地中海,以及地中海之外的海商贸易,人员似乎是从东港与西港抽调的。”
崔君肃继续说道:“圣人,臣并非是问这事,臣的意思是,臣也算是大唐的高官重臣,自己的儿子却不想为官,只想跟着舶司去作事。另外的几个子侄,有一个就守在华亭,希望臣的侄子能举荐他去慈溪第二麻织坊作大管工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