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才加入楚军后,虽然受到重用,却离核心高层还差着一层窗户纸,无论他怎样努力作战,总是无法更进一步,和谭啸、周国栋、滕双林等老八营的嫡系将领相比,他似乎总在圈子外面,没有得到汪克凡的真正信任。楚军这次整军后,田见秀等一大批闯营将领得到重用,当年都是王进才的顶头上司,更让他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直到今天被帖兆荣点醒,他才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知道自己和那些嫡系将领的差别到底在哪里……不敢顶雷背黑锅的下属,哪怕累死累活干得再辛苦,也别想成为真正的嫡系。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王进才想明白这个道理,再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召集手下众将,调整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当天下午,北伐第二军继续对山阳发起佯攻,暗中却抽调精锐迂回至山阳以东,以急行军的方式从侧翼直扑清江浦,在二更天进入指定的集结位置,官兵们短暂休息,等待第二天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帖兆荣的骑兵第一师迂回山阳以西,在黄昏时分对武家墩发起突袭。
凡是叫xx墩的,往往有坝有桥,紧邻河流,和水利工程有密切的关系,武家墩也不例外,这里修有巨大的水闸和堤坝,调节淮河、运河和长江之间的水量,如果被摧毁,大运河就会失去水源,因为关系重大,清军也驻有重兵防守。
一般来说,武家墩没什么油水,远远比不上山阳和清江浦,清军守军明知楚军大举来犯,也并不是太紧张,认为武家墩不会遭到进攻……一开始,王进才的兵马果然直奔山阳而去,置武家墩于不顾,谁知刚刚过了几天,突然有大队的楚军骑兵对武家墩发起突袭,要不是守门的清军小心谨慎,差点被他们夺门而入。
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帖兆荣率军连夜猛攻,骑兵虽然不擅长攻坚,但是武家墩也不是什么坚城硬寨,守军的兵力又少于对方,士气和战斗力更是没法比,打起油松火把挑灯夜战,黎明时分竟然被他们攻破一处围墙,杀进镇子里。
求援的信使一波接着一波,向山阳和清江浦快马奔去,清军主将虽败不乱,命令部队收拢防线,和帖兆荣展开巷战,武家墩巴掌大的一座镇子,街道极其狭窄,骑兵在巷战中没有任何优势,帖兆荣和清军鏖战到上午,却一直无法将其击溃,推行的速度极其缓慢。
一开始接到武家墩的告急求援,山阳和清江浦的清军都犹豫不定,害怕中了楚军的计策,比如调虎离山,比如围点打援等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武家墩的清军极其顽强,恶战一夜中,巷战又打了两个时辰,始终没有崩溃……听说攻打武家墩的楚军都是骑兵,山阳和清江浦的清军才恍然大悟,楚军攻打山阳铩羽而归,只好派骑兵骚扰进攻武家墩,分明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只要援兵及时赶到,不但能守住武家墩,说不定还能对楚军骑兵予以重创,为山阳解围。
王文奎身为漕运总督,最清楚武家墩的分量,楚军明知道这是一处没有油水的鸡肋,却派出数千骑兵不计代价的发起猛攻,分明是丧心病狂,想要破坏武家墩的水闸和大坝,一举摧毁大运河的漕运。
“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王文奎急令清军增援,从山阳和清江浦同时出兵,直奔武家墩,对帖兆荣两路夹击。
第二一六章 清江浦
清军在淮安一带的防御体系,以山阳、清江浦和武家墩互为依托,三个据点相距不超过五十里,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一点遭到进攻,另外两点就会出兵救援,也就是号称最稳固的鼎足之势……这是清军基本的战术指导思想,除非敌人过于强大,一般不会轻易违背,否则鼎足之势的防御阵型就失去了意义,武家墩遭到袭击后,山阳和清江浦的清军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出兵赶去救援。
山岭间,树林里,隐蔽处藏着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楚军的斥候一直在密切监视清江浦,清军援兵刚刚出动,王进才就得到了消息,几乎踩着前后脚的节奏,清军前脚刚刚赶到武家墩附近,清江浦这边又遭到了突袭。
清军兵力较少,面对咄咄逼人的王进才和帖兆荣,仍然敢摆出鼎足之势的防御阵型,一方面是由于清江浦和武家墩都非常重要,不能轻易放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三个据点之间的距离很近,即便分兵把守也不怕被楚军各个击破,三个据点内都有数量不等的机动兵力,来回调动非常容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要想打破这个防御体系,就不能按部就班的慢慢攻城,王进才用的还是化装奇袭的老办法,力争在守军反应过来之前,就打开一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