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页

王彦在转了一圈之后,感受颇深,除了军队打仗之外,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多人一起协作完成一件事情。

“你们的生产,现在最大的困难在哪里?”王彦在转了一圈之后,开口问道。

“回禀监国,主要是缫丝和织机的速度跟不上。”沈元胜回道。

王彦原本以为是蚕茧跟不上,毕竟方才看见桑田里,劳力似乎有些不足,却不想居然是缫丝和织机跟不上。

王彦沉吟了一下,“孤方才看了一遍,觉得你这个缫丝是不是可以和纺织、染布分开啊。你的蚕蛹不是从浙江收购买么,为何不将缫丝作坊开在浙江,那里石炭和木炭的价格也便宜一些,你抽好生丝再运过来,总比运蚕蛹要方便些。”

江南地区开发已久,又是平原,木炭和石炭的价格确实要高很多。

王彦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将缫丝分离出去,这里至少能多一半的空间,再放五百架织机都没有问题。”

沈元胜笑着行礼道:“监国英明,小民也确实有这个打算。”

王彦微微颔首,便从晾晒的各种布匹之间往外走,不久便出了作坊,他停下步子又说道:“在缫丝机和织机上,你们也想办法改进一下织机,不要墨守成规。另外,雇工不能这样没日没夜的做事,需要有休息的时间。你要记住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不能丢了咱们的礼义仁智信!”

想要解决的缫丝和织机的两个环节的问题,除了扩大规模之外,就只有寻求技术的突破。毕竟扩大规模,成本也会提高,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生产的能力。

不过,这技术进步,却不是说来就能来的,所以还是先扩大规模,但是商人逐利的特性,必然会让他们想法减少成本,技术迟早会突破。

“小民谨记监国千岁的教诲!”沈元胜拜道。

在作坊巡视一遍后,已经到了中午,王彦才在薛宗周的等人的陪同下,沉船进入苏州。

苏州城的水道极为发达,河岸两旁屋宅林立,有各种店铺、酒楼,不时有评弹声和昆腔传出,生气十足,却又没有城外的忙碌和快节奏。

到了知府衙门之后,众人先用了些吃食,然便找了一间大堂,一边喝茶,一边商谈。

王彦首先开口道:“今日看了一圈,眼界大开。完淳所说,鼓励放足之事,孤看可行。就说那缫丝和纺织都是细活,用女工确实要比男工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