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有诗“千里江陵一日还”,虽说有些夸大,但大体也说明了顺流而下的速度。
历史上灭南朝为何要先占上游,也多是这个原因,几十万人马顺江而下,下游基本难以抵挡。
从六月收到清兵将要入寇的消息,堵胤锡便从长沙移驻岳州,等收到高一功传过来的消息,他便一面给何腾蛟写信,一面领着满大壮,准备东下了。
多铎之所以走的慢,除了有义军袭扰之外,便是因为他逆流而上,又缺少经验丰富的水手操帆,船只全靠纤夫的两条老腿拉着往前,但洞庭水师却不同,从岳州南下,顺风顺水,速度自是极快。
因为傅上瑞走的匆忙,所以黄鹤楼并没有完全烧起来,陈友龙等人便从楼里冲了出来,劫后余生的他们,没来得及洗去脸上的硝烟,便赶来码头迎接南抚堵胤锡进城。
武昌经历这场混乱,城中人心不稳,士绅百姓根本分不清状况,为什么北抚要投清?是不是陈友龙逼的?人心浮动,而陈友龙资历太低,根本镇不住局面,何腾蛟又不在,他只能请堵胤锡赶紧进城稳定人心。
战船上放下踏板,搭在码头上,满大壮扶着堵胤锡小心意义的下船,陈友龙等人连忙上前拜见。
第539章 南抚安民
堵胤锡将部队停在城外后,便只带满大壮和几名卫士进城。
他年近五十,走起路来却极快,“傅上瑞呢?”
陈友龙等人急步跟在他身后,衣甲擦的哗哗直响,“回禀抚台,傅贼同刘贼向东跑了,肯定是去投靠多铎了。”
堵胤锡听了,停下脚步,但又急步走起来,“傅上瑞熟悉湖北地形,又知我军布防,放走了他后患无穷。”
陈友龙低下头,“末将无能。”
“这事怪不到你头上。”堵胤锡边走边说,忽然转移话题问道:“清军现在到哪儿呢?”
“应该快出黄州府了。”陈友龙想了想又补充道:“从黄冈到武昌,已经没有兵马住守,东面许多人马都被傅贼调走,多铎出了黄州府,就能直驱武昌城下。”
“三江口、白鹿矶的兵马也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