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夏树接话道:“没准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

既然是奇迹,实现的概率就不会太高,并肩作战的结果也许是一起战死沙场。奥斯卡迟疑片刻,谨慎问道:“那你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夏树耸了耸肩:“阵亡。”

“如果没有阵亡呢?”奥斯卡追问,“总不至于主动求死吧?”

夏树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答案,他思虑片刻,答道:“在德国建立爱尔兰流亡政府,率领部队继续跟我们的敌人作战。”

奥斯卡终于满足了,随之自怨自艾道:“真羡慕你啊,有一群忠于你的子民,不像是我,等到真要逃离冰岛的时候,除了家人和随从外恐怕不会有几个支持者随行,何谈建立流亡政府。另外我想,若是战争形势真到了你不得不离开爱尔兰的时候,对德国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皇帝陛下会让你重新指挥舰队。那样的话,我们赢得战争的机会反而要增加一些。”

夏树轻笑道:“德国舰队怎么可能会交给一位外国君主指挥?”

“别人不可能,但你不一样。”奥斯卡不无谄意的说,“若德国海军真被逼到了非常不利的境地,人们必定会想起在上一场战争中率领德国海军接连击败强敌的人,而且人们知道,这个人是可以被无条件信任的,因为只有德国取胜,你的爱尔兰才可能重见光明。”

夏树并不否认奥斯卡所说的这种可能,很早以前,他就做过爱尔兰被敌人占领的最坏打算,但随着爱尔兰各项军事准备的持续深入,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正在不断降低,所以一旦战争爆发,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后路,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保卫家园和子民。

第28章 绥靖使者

从冰岛回到爱尔兰不久,夏树再次见到了英国外交大臣尼维尔·张伯伦,这个长相深沉、眼神忧郁的老牌政客年满六旬,除了步伐有些缓慢,言行举止都很利索,洪亮的嗓音更是游历政坛的一大先天优势。

在“森林宫殿”的大草地上,两人背朝夕阳,缓缓漫步。

在夏洛特成为爱尔兰王后之前,夏树曾刻意交好英国王室政要,缓和两国关系,因而跟爱德华王子、路易斯亲王以及时任英国首相的阿斯奎斯、外交大臣格雷等人较为熟悉,但随着同盟国阵营与美英的矛盾在第一次葡萄牙危机期间受到激化,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系迅速降温,之后无论是麦克唐纳内阁执政还是鲍德温内阁上台,夏树跟英国首先及内阁大臣们的交往都是浅尝辄止。即便如此,近十年来一直担任内阁大臣的张伯伦依然算是他视线里“出镜率”较高的老面孔,两人如相识多年的故友般亲切寒暄,实则相互试探。到了离所有随行者足够远的地方,张伯伦才以委婉含蓄的方式道出来意:英国政府对爱尔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果非常钦佩,不希望看到爱尔兰人民辛勤劳作的收获在战火中化为废墟,所以只要爱尔兰能够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英国将保证爱尔兰王室、政府以及民众的财产不受损害,保证爱尔兰的国家权益和国际地位不会在战后受到削弱。

近几年来,爱尔兰的军备进程明显加快,飞机、潜艇的装备数量较多而且技术水平较高,又有着一支训练有素的陆军部队,对意在复仇的英国人来说犹如卧榻旁的老虎,为此英国不得不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在北海海峡和圣乔治海峡沿岸修筑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英国海陆空军的备战进度。

在缔结秘密军事同盟协约的四国当中,英国的经济状况仅强于深陷危机的日本,但英国的整体军备水平却不逊于美国,远较日本和苏俄更具战争实力。最近一些年,他们以英联邦国家的名义建造服役了大量新式舰艇,皇家海军的整体实力已经超出了上一场大战前的水准,而英国陆军采取准兵役制度早已是人所皆知的秘密,他们长期处于积极备战状态,还有大批训练有素的联邦军队随时等待调遣,就连英国皇家空军的发展速度也超出了人们早先的预期——至1932年夏天,至少有2000架战斗机部署在不列颠,其中近三分之二是较为先进的机型,一旦进入战争动员,英国本土的航空工业每个月可以制造出500架甚至更多的战斗机,这些跟英吉利海峡一样都是用来抵挡德国进攻的有利屏障。只要德国不发动跨海登陆,或是登陆行动遭到挫败,英国人就有可能腾出手来对付爱尔兰,如果形势足够有利的话,美国军队也可能直接参与对爱尔兰的进攻。

如果张伯伦带来的是赤裸裸的威胁,那么身为爱尔兰国王的夏树将会毫无疑问地展现出强硬姿态,但张伯伦是带着商议的口吻前来,是从爱尔兰的利益大局出发提出避免战祸的建议,撇开国家立场和个人倾向不说,夏树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心动:旧时空西班牙的弗朗哥政权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存续到了70年代,成为最“长寿”的法西斯独裁政权。